荀彧雖然跟隨著曹操,但是荀彧一生都把自己視為漢臣。在曹操進稱魏王加九錫時候,荀彧便公然表示反對。
異姓不稱王,做到丞相已經是位極人臣,曹操稱王的舉動讓荀彧看到了曹操的野心,所以自認為漢臣的荀彧內心十分矛盾。
既然荀彧一心向漢,為什么不和諸葛亮一樣投奔到大漢皇叔劉備那里,反而是跟隨曹操呢?
首先,曹操早期并未表現出野心,荀彧和曹操一起共事并不是對立面。
早年曹操在荀彧眼里至少是忠于漢朝的——曹操早年參加討伐黃巾起義,后來還和其它諸侯一起討伐董卓,在漢獻帝無家可歸之際,曹操又接受荀彧建議迎奉天子。
荀彧對曹操說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也確實做到了。迎奉天子之時,曹操把自己的座駕給皇帝,把以前皇帝御賜給曹家的物品也還給皇上,好吃好喝地供著。每次出兵或者下達命令前,至少都會在漢獻帝這邊走下程序。這一時期的曹操,至少在行為上是忠于漢室,所以荀彧愿意輔佐曹操。
其次,劉備是真的“漢賊不兩立”還是僅為一己私利?在劉備稱漢中王前,劉備討伐曹操的口號是“漢賊不兩立”,在這亂世之中算是一個不錯的旗號。
然而在進稱漢中王后,劉備昔日的旗號沒有再喊,干脆還稱帝登基,如果劉備對漢朝忠誠,為什么還要稱帝,難道只有稱帝才能出兵伐曹?
所以說,在荀彧看來,劉備對漢朝的忠誠度要打個問號,他和劉備自然也就不可能是一路上。
事實上,對于諸葛亮一直喊的“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口號,荀彧也毫無感覺。
荀彧祖上開始就在漢朝為官,自己也通過察舉孝廉入朝為官,世受皇恩,而諸葛亮身居草廬之中,沒有拿過漢朝俸祿,作為平民百姓,他為何要興復漢室?所以在荀彧看來,諸葛亮對大漢的忠誠度肯定有水分,“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只是政治口號,以便為劉備集團謀取私利罷了。
所以說,整個劉備集團是否對大漢忠心,這是值得懷疑的,荀彧這么聰明不會看不出來。另外,曹操的實力強于孫劉二人,強者吞并弱者一直都是真理。
也就是說,曹操在興復漢室方面的希望更大,荀彧所以才寄希望于曹操,期待他統一天下興復漢室后,把權力交還給大漢天子。
然而,對權力的欲望始終占據著曹操內心。在曹操稱魏王時候,荀彧看到了曹操的野心,而曹操的野心又讓荀彧看到了他所不愿意面對的未來。于是在曹操送給荀彧空食盒后,荀彧以為曹操要殺自己,為避免受辱,荀彧憤然自殺。
在聰明的荀彧看來,誰心里都有黑暗,誰也不是真正的“忠臣”,他看誰都是“內奸”!
可惜荀彧不是“主公”,他有平衡各方勢力的能力,卻沒有如此做的決心。
三國里,真正把“內奸”做到極致,做到最高成就的,只有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