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宋清月是制作各種腌菜的一把好手,這曬花椒大醬,她自然也是拿手的緊。
甚至可以說,當地的婦人,就沒幾個不會曬花椒大醬的。如果真的不會的話,那一家子都去喝西北風好了。
花椒大醬的制作方法,表面上看,是沒什么技術含量的。實際上,有沒有技術含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首先就是將已經長霉的煎餅,用洗凈的大南瓜葉蓋上,過一段時間,當整個煎餅加南瓜葉都長滿綠霉的時候,將之放在陽光下暴曬,曬到姜餅干干脆脆的。
然后把這些干干脆脆的煎餅,捏碎了放到一個足夠大的瓷盆中,加入足夠多的食用鹽。
鹽一定要放多一些,否則的話,這盆子醬會越曬越臭,然后完全的毀了。
將山上采來的新鮮花椒和花椒葉,也放進瓷盆里。
然后加入足夠的清水,盡量攪拌均勻,使成糊狀,水多一點沒關系,在曬的過程中會蒸發掉。
接下來,就是暴曬的過程了。
把和好的漿糊放在太陽下暴曬,期間要經常攪拌,目的一是為了讓煎餅完全碎掉,二是使漿糊曬得均勻。具體曬多長時間,要根據天氣情況及醬的變色情況而定,一般至少要一周,直至醬曬成黑紅色。
最后一步,是熬醬。把曬好的醬倒入鍋中燒開,再小火慢慢熬制,中間不停地攪拌,防止粘鍋熬糊了,直至把醬熬香。
除了花椒,如果有人喜歡生姜、茴香、八角等調味料的,也可以在曬制或熬制的過程中加入。
葉安寧拿出來的這一小瓷壇的花椒大醬,不是宋清月去年曬得。
宋清月去年曬的花椒大醬,早被葉老太太收起來了。她也只是每隔一段時間,從那個柜子里的大壇子里,挖出來一碗底,放在灶房里用。
分家,是凈身出戶的三房,自然帶不走一丁點兒的花椒大醬。
不過,他們家沒分到,可以去鎮上買。即便當地人基本上、家家都曬花椒大醬,但也有人沒曬的。
或者是曬了不夠吃的,再或者是曬了,卻中途失敗了的、毀了的,也有可能曬得不夠吃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有市場需求,就會有交易。
鎮上的雜貨鋪有賣花椒大醬的,逢集的時候,也有家里曬多了的,去賣一些的。
所以,即便葉家三房,沒能帶走一點兒的花椒大醬,他們家也有的吃。
就是葉安寧手里的這一小壇子,也是買來的。
有了花椒大醬,待會兒調味的時候,絕對的讓人驚喜。
除了花椒大醬,吃魚的另外一個秘密武器,名叫——香澀果。
香澀果,是這片大陸所特有的,大小和形狀和現代的牛奶桔類似。金黃色的,聞著很香,吃起來,卻是又酸又澀。
這樣的果子是沒法吃的,但是香澀果和魚卻是極品搭檔。因為香澀果不僅可以祛除魚腥味,它還能極大限度的提升魚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