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村都沒有誰敢說不種莊稼,村人不種莊家,一天到晚游手好閑,人家會笑死你的。
所以我不同意。
你在外面愛怎么折騰我不管,但是家里的事情你也別管,你想幫忙幫一把,不想幫忙不勉強。”
老媽回答的很武斷,聲音也很高,說完還將筷子在網上敲了敲,弄出了很大的動靜。
別說父母,就連他妹妹周小玉知道后也不同意,說他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剛剛裝了點兒錢把房子建起來,居然讓父母不種莊家了,每天就這樣玩,玩得起嗎?
面對全家人的反對,周遠只能是無語。
現在他終于體會到什么叫寡不敵眾,家里四口人,三個人反對,他一個人孤苦無援,這件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而很快就農忙了,一年之計在于春。
農村來說,春耕生產非常重要,也特別的忙。
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周遠暫時沒有出去,閑在家里肯定不好,只能扛起鋤頭跟老爸老媽一起出去干活兒。
翻地除草,擔糞施肥,平秧田播種,等等等等,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從早干到晚。
干農活兒周遠雖然并不陌生,包產到戶的那一年,他才16歲,讀書之余就跟著老爸老媽一起干活。
短短兩年時間,他就把什么農活都學會了,插秧,收谷,犁田,耙田,樣樣都是一把好手。
手上,肩膀上長出了厚厚的老繭,臉頭上曬出了太陽鍋巴,在那個年頭,農民的兒子,生長在農村,除了種地,別無選擇呀。
不像現在,農村的孩子也沒有拿過鐮刀,用過鋤頭。
不知道怎么插秧種地,也不知道怎么種菜施肥?
總之一句話,戶口本上寫著農民,但從來沒干過農活兒,從來沒想過要在農村待下去。
讀書,然后出去工作,到大城市里面去發展,是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夢想。
至于種地,那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的事情。
年輕的誰愿意干?
其他的地方不知道,反正在筆者的家鄉,60歲以下總地的都沒兩個。
一般都是六十多歲,七十多歲,這樣的老弱病殘在種地。
年輕一點的,就算是傻子,也出去打工了。
種地一年辛辛苦苦的下來,還不如在外面干一個月,甚至是幾天。
工地上最賺錢的,人家有一千多塊錢一天,想一想,干一個月該多少錢?
而西NS區這種無法用機械化耕地的地方,一個人種上5畝地,農忙的時候會累的半死,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收入。
所以經歷過重生的周遠,希望老爸老媽放棄種地,好好的安度晚年。
誰知道他的想法很好,可老爸老媽根本不答應吶!
搞得他一天到晚都跟著受罪。
唉,命苦啊!
干了一天活兒的周遠躺在床上,全身腰酸腿痛的,很不是滋味,盤算著早點到外面去找活兒干,趕緊離開,免得天天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