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附帶的那些照片,都是不同季節拍攝的,有聞一多的塑像,有蔡元培題詞的老土木館,有綠樹遮陰環境清幽的圖書館,有清華理學院的異質同構雕塑……
程燃看著這些,一笑之余又琢磨這丫頭大概是拿給自己禍害得不淺,居然覺得有自己加入,那座牛人輩出的清華園會更精彩,還是得趕緊勸說她,這話也就彼此信里面寫寫就好了,要拿出來說,特別是以她這么一個落在清華和尚園的MM說出來,那么他程燃要是敢踏足清華園,估計迎來的已經不是什么狂風暴雨了,定是飛升天劫。
斜垂的暖陽很溫暖,程燃拿著染著一層金色的照片,也心知肚明秦芊希望他報考清華的意圖。
清華北大到校來搶學生,他程燃成了重點搶奪對象,說實話,這種經歷還是第一次。但也很是新奇,其實這待遇往前推幾年,是不曾有的,正是這些年高校并軌,合并,擴招,教育體制改革深入,教育漸成產業,才有這樣的情形。
國家95年先提出211,接著98年搞985,作為985第一批的清華北大兩校,自然感覺后續競爭者的奮起追趕,想要保證金字招牌不褪色,當然就要在擴招中對優質生源先下手為強。現在兩校的這種招生還算克制,還沒到后世那種撕破臉皮招生大戰的地步。
而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也大概在三四年后才會出臺一個試行辦法,也是對現在各校招人可以由著開條件的亂象的一種約束,這個時期,自然還是粗放化的,譬如清華北大這幾天來十中給一些學生開的條件,必須要依循一整套程序,像是現在這樣動輒加五十分,六十分搶人的情況,后世就很難操作和出現了。
“一個人躲在這里偷偷看信,寫了什么見不得人的?”
一個聲音從旁出現,程燃轉過頭,楊夏正歪著頭揚眉看他,然后上前在他旁邊徑直坐下,這個行動程燃手上的那些照片,已經盡落她的眼底。
“秦芊寄來的?咦,又是少兒不宜?”楊夏促狹著眼睛。
“清華,你要不要看啊……”程燃朝她方向遞了遞。
楊夏毫不客氣接過去,拿著照片一張一張看了。
“你怎么樣,招生組那邊怎么說?”程燃在會議室也看到了楊夏,顯然她也在咨詢兩校的報考事宜。
楊夏淡淡一笑,“和北大一個答復,說我這種省一百名邊緣的,有希望,就是還要努力。”
剛才她過來的時候,人都在猜測程燃的去向,其實楊夏早看出了端倪,前天北大座談會,程燃沒有呆多長時間,而今天的清華交流會,他和那位招生組組長交談的時間很長。其實若程燃沒有意向,又哪里會浪費這么長時間。
將手上這疊清華園的照片看完后還給了他。
只是遞給程燃的時候,她目光最后看了那些照片一眼,眼神倔強中又有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