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制片人,張家政選擇擔任制片的這部新片斬馬刀,卻大大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
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一個剛剛從京城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不過5年的年輕導演陸陽。
這位導演此前只拍攝過短片、廣告和紀錄片,雖然前年憑借一部短片作品,獲得了華國金龍獎最佳短片獎,但他毫無正規長片電影經驗的履歷表,實在無法讓任何一位投資人,放心把資金投入到這位導演身上。
這導致陸陽已經修修改改五年時間的斬馬刀劇本,根本沒有任何電影公司愿意投拍。
就在陸陽都打算放棄這個劇本,和其他導演一樣,去當電影副導演熬資歷和經驗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張家政看到了他寫了五年的劇本。
張家政用自己敏銳的眼光,立馬發現了這部電影劇本的非凡之處。
斬馬刀和以往華國傳統武俠電影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這部電影太寫實了。
就好像是一部披著武俠皮的現實主義電影。
整部電影的社會背景構架十分嚴謹,充分考察了唐朝軍隊和社會的細節,將盛唐雄風的氣象、政治博弈的詭秘和市井生活的瑣碎融于一體。
而且,電影的武打動作場面設計,完全以實戰的戰場廝殺風格為主。
電影中各方的利益博弈,展現的清晰明了,但又能充分的展現政治的波云詭譎。
更妙的是,這部電影完全抽離了傳統武俠世界普遍遵循的江湖邏輯,而是以和現實題材電影無異的現實邏輯,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電影中的三個男主角,就是活生生的三個“基層公務員”,他們在大唐都護府的駐軍中都是毫不起眼的芝麻小官而已。
他們在宏大的歷史事件中,隨著大勢的發展,隨波逐流、任由命運的擺布。
這種真實感,讓這部電影超脫除了傳統“俠義”的藩籬,能夠給觀影者更加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感。
當初,張家政一看到斬馬刀的劇本,就決定力挺陸陽這個年輕人拍攝這部電影,就是因為他看中了這部電影有別于其他武俠電影的特質。
張家政看好這部電影上映之后,能夠打破如今華國武俠電影的框架,給武俠功夫電影這種類型化電影注入新的活力。
所以,他才會不惜成本,發動自己全部的資源和人脈,幫助陸陽拉來華影集團投資這部電影,同時還一直力挺讓陸陽這個年輕人來擔任這部電影的導演。
為了達到這目的,張家政損失了很大的個人利益,才最終說服了華影集團的高層。
這就是張家政這種老派電影人的魅力和信念,他們愿意了電影行業的發展,放棄個人短期的得失,力挺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站出來,帶領華國電影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當然,扶持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導演上位的麻煩事,可不止說服華影集團高層這么一點。
張家政這個制片人,如今不但要幫助陸陽這個經驗不足的導演搞定資金和劇組組建方面的問題,在電影選角上,張家政也必須親力親為。
這就是讓一個新人來當導演時,制片人最難受的地方,因為新人導演經驗非常少,基礎也很薄弱,所以劇組里大小事務,制片人都要親力親為,沒有一點休息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