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完拍電視劇的事情,彭毅誠又開始思考自己新電影的成本問題了。
的演員片酬不算高,女主角于舒茵是咖位最大的,但因為她的檔期有限,所以彭毅誠只給她安排了兩個星期的拍片時間,友情價80萬元。
彭毅誠這個男主角,因為是投資商,當然也不會收太高的片酬,只要了50萬元。
其他演員基本都是沒有名氣的小演員,最大牌的就是黃波這種了,可想而知,他們的片酬都是10萬塊以下就能解決的。
所以,整個劇組的演員片酬加強一共也就300萬不到。
演員的片酬成本很低,但攝影、道具、特效等方面,彭毅誠就不能省錢了,這方面一共需要1500多萬的成本。
剩下的幕后工作人員的人工成本和衣食住行成本,反而是劇組最大的支出部分,總共需要將近2000萬。
電影本身一項團隊配合的工業程序。
任何一部電影,都不能省掉某個流程,不然出來的很難不是一部爛片。每一個崗位都同樣重要。攝像、燈光、美工、服裝、道具、場務、收音、布景、造型、動作指導缺一不可。
石子軒這位大神的工資就達到了12萬每月。
魏荀東這位燈光大師的工資也已經漲到了5萬塊每月這還都算是友情價。
一部戲下來,幕后人員的工錢加起來就超過800萬,再加上這些人的交通、住宿、餐飲、保險等費用,每天花的錢都是一筆天文數字,簡直嚇死人。
因此,電影拍攝即便超期一天,帶來的成本壓力都大的不得了。
由此可見如今華國的拍片成本漲的有多么可怕。
他都不敢想如果再找幾個大明星來演出,這部電影的投資是不是直接超過5000萬了。
整個劇組的基本費用比增加了40的成本還多。每個環節都在漲,讓人感覺有種在坐云霄飛車的感覺。
也幸好有孟四沖這位大土豪買單,不然一部電影如果虧本了,就能搞得彭毅誠傷筋動骨。
所以說,電影是最容易賺錢的行業,但也是花錢更容易行業。在電影圈撒錢,可能上千萬扔進去,一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要不然,華國這兩年投資圈里為什么總是流傳一句話
愛他,就帶他去看電影;
恨他,就讓他來拍電影。
彭毅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愛自己,還是恨自己。
但他只知道,如果不拍電影,自己的夢想就無法實現,喜劇也無法推廣,而他的人生也就會和無數普通的年輕人一樣,平庸而平靜的結束。
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所以,他必須抓住電影這個實現他夢想最好的機會。
讓電影這個造夢的機器,推著他走向世界娛樂行業的最高峰,成為那個萬眾矚目的超級巨星,才真正不虛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