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完這些事情,下一場鏡頭的拍攝又開始了。
石子軒拍的的好,彭毅誠演的也很到位。
整場戲,就是彭毅誠和飾演唐伯虎母親和8個老婆的演員不時插科打諢、邊說邊走而已。
但就是這簡單的走位,對很多演員來說卻難于登天。
在這種需要不停運動表演的鏡頭當中,很多演員在鏡頭前一表演起來,就忘記該如何走路,忘記了機位,忘記了表情。
而邊走變樣,就是表演當中很重要的形體類科目,必須培訓的一項表演基本功,同臺詞一樣都是演員演技最基礎,但也最重要的部分。
古代梨園行將形體稱作身段,尤其是京劇演員在舞臺上唱念做打,無一刻不是在表演和展現自己的身段。
甚至于,為了讓演員表演的動作達到最完美的效果,京劇還要求演員要做到舉手到眉邊,拱手到胸前;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間。
每一個動作都要手、眼、身、法、步環環相扣,不能有一絲錯漏。
如果你去看梅先生的京劇表演視頻資料,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每當你把視頻暫停下來的時候,梅先生定格住的動作一定是無比優雅和美麗的,一定是符合京劇身段要求的。
他就好像一個最精確的機器,永遠展現出來的是美麗的動作和身姿。
根本不用他開口,只是起了個云手,蘭花指一翹,一個百媚叢生、含羞帶怯的花旦就好像從侍女圖中跳到了舞臺上。
京劇如此,現代的演員演戲也是如此。
臺詞、形體都是基礎中的基礎。
華國演員的通病是基礎演技差。從天王到天后,臺詞、形體很難找到一個扎實過硬的人出來。
碰到天賦好、運氣佳,諸如梁超偉,幾部戲經驗積累下來,基礎就夯實了。再比如徐衛東這種天才,一部戲一個進步,紅了之后幾年就成了超巨星。
如果碰到天賦一般的例如劉德樺。
拍了二十年戲,用了二十年的努力和磨煉,終于甩掉了自己身上扮酷耍帥的那一套固定化表演模式,學會了用各種手段豐富和塑造自己的人物。
最終拿到了金龍獎,成為了華國金龍影帝之一,被人承認是演技實力派了。
但還有一些人氣高的不得了,但演技很差,又沒有天賦的流量明星、小鮮肉們,那就真的是要命了。
演一部電影,把一個角色的生老病死全都演完,竟然只有了一眾表情,這種事情你敢信。
即便你天生面癱,只能做出一種表情,那你情緒、眼神、肢體動作、臺詞節奏等方面變化豐富一點,也能塑造人物啊。
但這些人根本不考慮這些,只需要面無表情演完,拿錢就走人。
演戲就像建樓房,塑造角色時地基很重要。肢體與臺詞、表情控制等等就是演員的地基。
地基不穩,很難建高。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源任你去揮霍。
彭毅誠不希望當劉德樺,更當不成小鮮肉,所以只能不斷打磨自己的基本功,讓自己成為真正能夠讓人信服的實力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