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即便于舒茵和彭毅誠入主了光輝文化集團,也不可能故意降低青春這部電影的排片。
畢竟這部電影已經算是于舒茵和彭毅誠自家的電影了,如果票房成績好的話,他們更高興。
但正是因為青春票房潛力太低,才不得不把新改名的“誠茵院線”的排片交給了金雞。
記
6月10日后,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從第一周每日票房平均5000多萬,急劇下滑到了每日2000多萬。
6月15日,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總票房達到了54億,但此時每日票房只有800多萬了。
此時這部電影的口碑已經極度分化,喜歡的人都是中老年觀眾,年輕觀眾卻對這部電影一片罵聲,在華國電影評分網上,分數更是跌到了4以下。
甚至很多年輕觀眾在網絡上留言,如果不是最低只能評一星,他們都想打負分。
盡管這時總票房已經破5億,但跟金雞比,連零頭都趕不上。
更何況,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作為都市青春片,邀請了眾多的偶像明星,盡管號稱投資成本2億有不小的水分,但制片成本肯定超過1億了。
但從20日之后,這部電影的每日票房就已經降低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每日的票房只有50多萬了,扶都扶不起來,口碑一片崩盤。
最終22日全面下映了,總票房59億,連6億都沒有突破。
即使制片成本只有1億,再加上宣發成本,這部電影的成本至少有2億多。
即便有一部分上映的影院是曾經的光輝文化集團自己的院線,不需要考慮電影分成問題,但這部電影大部分上映排片院線可是其他公司的,需要分走票房的45。
再加上需要繳納的稅款和經費,作為制片方的誠茵文化集團不但沒賺錢,反而還賠了兩千多萬。
參演這部電影的偶像明星們的片酬雖然早就支付了,看似對他們沒什么影響,但其實這個對他們的人氣方面也是一種打擊。
加上這部電影影響,他們的票房號召力嚴重下降,以后制片方再找他們,就得掂量掂量,就算讓他們出演,片酬肯定也得下降。
在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被口水淹沒的同時,金雞卻票房創紀錄,口碑突破天際。
曾經看不起彭毅誠這個“野路子”導演的王瀟帥,此時已經沒有臉出現在新聞媒體面前了。
新聞記者們沒辦法,只好去找彭毅誠和于舒茵做采訪,希望能能夠從他們嘴里挖出點新聞。
沒辦法,雖然如今觀眾就喜歡看和金雞有關的新聞。
只是無論他們怎么尋找,在京城也找不到彭毅誠和于舒茵的身影,最終只能遺憾的看著金雞的熱度一點點降了下來。
就在記者們遺憾金雞這個熱點的熱度已經開始下降的時候,彭毅誠和于舒茵卻出現在了一個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地方。
6月2號,彭毅誠的好朋友劉得華正在舉辦自己全國巡回演唱會上滬站,準備在上滬市八萬人體育館為觀眾們奉上一次盛大的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