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臨應天的地方,匯聚了天下半數財富,也堆砌出了無數的名門望族。
有錢了,就要讀書。
幾代人讀下來,便有了士林名聲。
也便掌握了江湖話語。
朝中的事情,隨時隨地的傳到江南各地。
他們在朝中的家人、好友、鄉鄰、同學,被大勢壓迫的不能發聲。
涉及官場存留,不說話不反對算是最后的對抗了。
朝堂上,仍然需要有他們的人,作為代表,維護利益。
但是在朝堂外,他們這些地方望族,卻已經開始不斷的串聯。
“斯文掃地!”
“士林不齒!”
“國朝有奸佞橫行,荼毒朝堂,禍害我大明江山社稷!”
一座富麗堂皇的雅室之中,數位身著綾羅綢緞的老少男人,齊聚一堂。
其人臉上,皆有怒色。
“老少爺們!”有年輕,且負有功名在身的青年站起身:“朝廷這是自毀長城,是要行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惡事。朝政嚴肅,斷無用白話詮釋的道理。”
有別家好友當即附和:“諸位叔伯,朝廷這兩年動靜很多,但終究都是為了大明,可如今這般激進莽撞,實為不妥。朝政不是兒戲,不是吹彈奏唱,如何能用白話奏對。”
兩人的發聲,儼然有代表江南年輕一代讀書人的意思。
少年人總是藏不住話。
但在場年長些的人,卻無不贊許點頭,表示認同。
有人抬手,示意現場安靜下來。
在場侍候的婢女們,則是默默的停了腳步,站在原地。
“朝廷里頭多是附和,以強政打壓反對之聲。他們能壓得住朝堂上的聲音,但卻沒法將整個大明的聲音都壓下去!”
“這大明天下,億兆百姓的想法,他們不能不管,地方士林們的聲音,他們不能不聽。”
“我等為大明江山社稷之穩固,豈能袖手旁觀,眼看朝政混亂乎?”
“要聯系更多的世交好友,要讓大伙一起出聲。”
“要讓朝廷知道,他們現在做的事情,乃是足足的蠢事!”
此人不到五十,一身儒服,顯得剛正不阿。
在江南士林清流中,素有賢名,門生舊故無數,隱隱有一方士林領袖的潛力。
這人一開口,在場的人紛紛陷入沉思。
這是要以士林輿論,來對抗朝廷大行白話的政策。
他們想要用天下讀書人的輿論反對,來改變朝廷政策。
這是他們很擅長。
讀書數十年,是為仕途功名,也是為了話語權。
“家祖當年在江西為政,門生舊故頗多,我這邊回家去信,邀同道中人一并推動輿論。”
“我家在杭州府尚可,有幸受地方信賴,這次我親自回去,邀同鄉好友知己一聚。”
隨即,不少人開口出聲,表示要親力親為,推動士林輿論。
正事暫定。
做東之人頷首微笑,舉起雙手輕輕一拍。
雅室外,一群十五六的少女,魚貫而入。
她們姿態優雅,面容姣好,身著淺薄,隱隱約秀色可餐。
不多時,雅室之中一片歡愉。
……
“地方有暗流涌動,似有集結,群起而攻之的意思……”
“殿下,是否要下令地方官府戒嚴,謹防士林集結鬧事?”
應天城外皇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