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徽商代表的,丁志敏、張建白兩人,也同樣明白。
今天的這第二條,兩淮鹽務的利益劃分,他們不準備參與。
“太孫,不知這些空出的鹽引份額,您想如何安置?”有人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隨著問題被問出,所有人停下了討論,看向朱瞻基。
“朝廷鹽課,近些年來,很是不順……”朱瞻基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說出鹽課現狀:“如今不是太祖高皇帝立國之時,大明鹽課,每年產鹽,相比當時,只怕已有數倍增長……”
這是要增加鹽課稅賦?
不怕私鹽越發興盛?
在場,有人暗自懷疑,懷疑朱瞻基究竟是想要作何種安排。
“如今,南疆征伐如火如荼,有朝廷支援,屆時必將平定。南疆的土地,本宮相信,諸位也都打聽過了。”朱瞻基掃視眾人,沉聲道:“物產豐富!種類繁雜!”
人們,安靜了下來,越發的看不懂,皇太孫的言論,先前還在手兩淮鹽務、朝廷鹽課,轉眼后又開始提及南疆征伐、南疆土地。
終于,朱瞻基說出了真實目的:“朝廷,對私鹽打擊之決心,堅定不移!兩淮私鹽橫行,往后需交付于爾等,一應繳獲,皆歸爾等。然,兩淮鹽引一應賦稅,務必按量照律繳納。鹽價,朝廷會給出一個底線,百姓有鹽可吃,爾等有錢可掙。”
打擊私鹽。
嚴格鹽課稅賦。
控制鹽價。
總結為三條的講話,讓在場的鹽商們,不由的皺起眉頭。
就算是他們,手握龐大的鹽引,也會摻雜著私鹽販賣。為什么?因為私鹽不用交稅。
雖然,按照朱瞻基的話,往后兩淮私鹽打擊,會交給他們,繳獲也會歸他們所有。但誰能相信,朝廷會真的放棄打擊私鹽的權利呢?
還有食鹽最低價格?
在兩淮販賣,自然可以,還有利可圖。若是將食鹽,運到胡廣、運到關中等地,只怕就沒有多少可賺的了。
見眾人沉默。
朱瞻基不以為然,他們有這樣的反應,屬實正常。
只見朱瞻基抬起雙手:“今日,本宮就與諸位交底,南疆勢必會增設三至四個新的布政使司,開墾土地,開采礦藏,開發山林。朝廷不能面面俱到,這些事情終究是要放出來的。
食鹽,乃是百姓生存之根本必須之一。鹽價,勢必不能居高不下。私鹽有損朝廷鹽課稅賦,亦不能更改。
諸位皆是行商多年,本宮知曉爾等重利。但這無錯。
本宮想要說一句,今日舍棄鹽利,南疆盡可去也!”
就算是后世,食鹽被壟斷,但價格可謂低廉。
甚至,不好鬧出過,百姓囤積的食鹽,一輩子都吃不完的笑話嘛。
朱瞻基沒打算,從大明鹽課中,發掘出新的稅賦點。
就算是今天,他將稅賦,增加十倍,看似朝廷鹽課收入也會增加十倍。但那些食鹽,到了百姓手中,只怕就不是十倍的增長了。
按照朱瞻基設想,鹽課只需要按照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商人們能夠及時足數的繳納鹽課稅賦,就沒有什么不滿足了。
壓低鹽價,這是從鹽商們身上割肉,所以新開發的南疆,將會作為利益置換點。
甚至于,朱瞻基相信,這些唯利是圖的鹽商,會在南疆,自發的無意識的,完成自己制定的征服南疆之后的計劃。
打下龐大的南疆,寶船隊更換新的政治目標。
便是這兩條事情做好。
大明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新的時代,需要有新的目標。
眼下,朱瞻基給出了解決辦法。
就看這三十八名鹽商,是否愿意踏上這一新征程。
……
丁志明、張建白。
兩名頭號馬仔,眼看著在場之人,已經有些意動,但卻還未堅定念想。
便同時起身。
“啟稟太孫,我等雖為商賈,卻也是大明子民,朝廷仁義,我等誓死效命!”
這是在內涵葉英發等勾結倭寇的官商,忘了身為大明子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