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楊集必須要了解的,想要以一州之力殲滅吐谷渾、維護西陲的安寧,必須做到知己知彼,特別是帝國中樞一旦東移洛陽,大隋的重心也將為之大變,到時候,涼州得到朝廷的幫助將會少之又少,一切只能依仗自己。
好在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涼州一切事務都漸漸走上了正軌,只要再堅持一兩年,涼州各行各業將呈噴井式的增長,屆時,單憑涼州一州的實力,大隋就能打開西部的局面。
去年秋天,他本來計劃入寇草原,對東/突厥兩部進行戰爭訛詐之余,極盡能事的壓榨突厥的戰爭潛力,但楊堅病危卻打斷了他的一切計劃。
如令想要重新帶著一支孤軍進入草原顯然是不可能了,只因啟民可汗征戰的步伐在這半年之內,沒有停止過,而大隋的新舊交替、楊氏兄弟的奪位,給他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后方,使他心無旁騖、無所顧忌的集中重兵,并對阿史那懷德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而阿史那懷德和貪汗可汗卻在戰爭之前發生了內訌,前者想要借大隋之力牽制啟民可汗,使他們得到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年老的貪汗可汗卻已經失去了以往的雄心,他認為他們實力不如人,沒必要繼續在內斗中消耗突厥的潛力,況且啟民可汗也是那史那家族中的一員,投降于他并不丟人,雖然主戰派占了上風,可他們在路線上的分歧,為分裂埋下了伏筆。
在戰爭進行到關鍵時刻,貪汗可汗在兩軍對決之時,指揮投降派大軍從背后給阿史那懷德進行致命一擊,最后不僅使阿史那懷德兵敗,連本人也在戰亂之中,被啟民可汗的長子阿史那咄吉一刀斬殺。
東/突厥的兩強對峙局勢,也隨著阿史那懷德之死告終,如今盡皆統一在了啟民可汗之下。這也意味著大隋正北方,再次出現一個統一的大國。若是任由其發展,東/突厥必將成為大隋北疆最大威脅。
但更讓楊集頭疼的是眼前:他在突厥汗國一分東西、東西突厥四分五裂之后,利用東西突厥內部的紛爭,大膽的將重心南移,并且在涼州執行的‘北輕南重’戰略,將以前用來防御突厥的軍隊部署在了南方。而東/突厥的統一,使他‘北輕南重’的戰略變得不可取了,如果東/突厥在涼州與吐谷渾作戰之時,忽然來他個南下“游牧”,必將影響到整個戰局,所以他必須將東/突厥納入整個戰局來考慮。
念及于此,楊集走向了后面的“軍機室”,這里擺著一架巨大的精致的沙盤,這架沙盤由涼州天工署傾力打造,大隋的主要河渠、城池、村莊、橋梁、丘陵、森林一應俱全,很直觀的將大隋各地山川、地形呈現了出來。
這架沙盤長七丈、寬三丈,由九架小沙盤拼接而成,除了大隋疆域以外,連周邊國家也納入了其中,但是由于缺少具體數據,使沙盤上的域外國度地形,顯得比較簡單。
楊集站在沙盤之前,默默的注視著涼州,這片領域在整個沙盤之中只是極小的一部分,雖然位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內部卻處于地廣人稀的局勢,而且涼州、瓜州、伊州、鄯善等地分布著大片不宜耕種的沙漠、戈壁灘;還需要朝廷補助的涼州相對于其他大州,它的實力只能算是中等。
就兵力而言,涼州總兵力達到了駭人聽聞的二十六萬之多,但是從涼州作戰任務、防御任務上看,這數量龐大的軍隊其實并不算多。
從部署方面上說,處于對峙前沿的洮州、廊州、鄯州各有兩萬余眾;伊州、西州、庭州各有一萬,河州和蘭州、涼州各有五千州兵,至于處于重點對峙的甘州有四萬、鄯善有八萬。也就是說,光是在防御、對峙節點上,涼州就用去二十二萬五千人,目前能用來當機動兵力的軍隊其實只有三四萬眾。靠這點軍隊去破壞東/突厥的統一,顯然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