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禮在陳縣令的主持下開始了,儀式非常莊重,入學禮第一步正衣冠。二十個學童一一站立,由樂正云秀與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桐江書院的方今院長作為禮賓司儀在邊上高喊:“童子向學,得傳儒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這個動作代表著兒童踏入知書明理的人生第一步。所有兒童整理完成,方今院長高呼禮畢。
接著,叩拜先師。學生們在陳縣令的帶領下,叩拜至圣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后再拜樂正云秀與蘇尹筍兩位先生,三叩首。禮成后,學生向兩位先生贈送六禮束修,分別為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與干瘦肉條。
然后凈手凈心。學生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寓意去雜存精、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最后朱砂開智。由樂正云秀與蘇尹筍手持蘸著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像“痣”一樣的紅點。“痣”與“智”諧音,寓意兒童開啟智慧,此后目明心明。
接著描紅開筆,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一個字,數字一,代表著學生由一開始,走向知書識理的人生。
入學禮成,鑼鼓喧天,陳縣令親自為云秀書院掛上匾額,鞭炮聲中,家長們熱淚盈眶,相互轉告說:“我們的祖墳冒青煙了,不然,怎會有這么好的運氣,由縣令親賀子女入學。″
樂正云秀將怎樣教學生識字呢?從陳縣令到村民都十分好奇,大家掛匾后又都在現場,于是,第一堂課就成為向大家展示的公開課。
樂正云秀在墻上掛了十幅圖畫,上面寫著一到十的十個數字與動物的名字,帶著小朋友圍成一圈開始做起了游戲。
你拍一,我拍一,
一只公雞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
二只小鴨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
三只山羊爬山坡。
你拍四,我拍四,
四只竹鼠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
五只小貓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
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
七只蝴蝶真美麗。
你拍八,我拍八,
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
九只小鳥齊飛走。
你拍十,我拍十,
十只小雞捉蟲子。
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步,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教書是先生板著臉手拿戒尺,學生正滕危坐,有不聽話的,就被先生打手心。這樣上課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了。
游戲了半小時后,樂正文秀指著圖畫上的文字說:“這是一,一只公雞的一,這是公雞,大家記住了嗎?明天老師得考你們,答不上的不許參加做游戲。”
小朋友紛紛來到圖畫前,用手一筆一劃地模仿著。半個時辰后,抽查了十個小朋友,絕大部分能記下一到十的數字并認出部分字。
公開課結束了,樂正云秀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這是穿越后第一次正經八版的公開課,又是里正里長,又是桐江書院院長、又是縣令,縣里這么多有頭有臉的人物全來聽課,想不緊張都難,更兼突然所有人都對著叫院長,此院長非彼園長,但發音相同,性質也相同,樂正云秀又似回到了二個月穿越前在幼兒園當園長的時的情景,回到了現代社會,想起往事,不禁浮想連翩。回憶一幕幕閃過,耳邊想起了一首熟識的旋律。
《他的名字叫回憶》
我有一個好伙伴,
他的名字叫回憶.
他是一個誠摯不變的朋友
黎明到黃昏,或是黑夜到白晝
常會為我捕捉往日快樂
他是如此的執著,
他是這樣關心我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回憶……
我有一個好伙伴,
他的名字叫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