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誠摯不變的朋友
不管黎明到黃昏,
或是黑夜到白晝
常會為我捕捉往日快樂
他是如此的執著,
他是這樣關心我
始終住在我心深處的角落
不論我走到哪里,
他就跟我到那里
讓我一點也不覺得寂寞
每當別的朋友都離去
他卻會自愿留在我身邊
給我安慰填補我空虛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回憶……
每當別的朋友都離去
他卻會自愿留在我身邊
給我安慰填補我空虛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回憶
又是教書育人的院長了,樂安縣里只有兩個書院,并且性質完全不同。云秀書院收的是兒童,好似幼兒園加小學。桐江書院收的是大人,相當于高中與大學,沒有競爭的壓力,完全可以從自個內心出發自由發揮。樂正云秀定了定神,后悔為什么沒帶一整套的教材,想到這點,自個嚇了一跳,難道說,自個已習慣了這么種日子,不再后悔穿越到北宋?既然回不到現代社會,那么就好好地過好每一天,教好每一個到這里讀書的小朋友,樂正云秀暗下決心。
陳縣令走了,走之前向樂正云秀說:“吾有兩個小輩,讀過兩年私塾,人還算機靈,愿拜你門下,讀書求學,不知愿意收下否?”
已讀過私塾又打算跟著樂正云秀,顯然不是為了讀書識字,而是樂正云秀的教學方法觸動了陳縣令的內心,他想叫他的兩個小輩前來學習教學法。縣令大人請托,當然得同意,這對書院的發展有利。樂正云秀當場點頭答應。
陳縣令在鳴鑼聲中走了,樂正云秀松了口氣,開始準備明天的功課,今天的數數教得太快,是演示給大人們看的,教小孩速度得放慢些,讓孩子好好理解它。樂正云秀挑了首更短些的兒歌讓小朋友們學習先數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到,打到小老鼠。
老鼠有幾個?讓我數一數。數去又數來,一二三四五。”整齊的童聲在書院里響起,大人們聽著也感到有趣,在門口里張望著跟唱。
中午休息,樂正云秀帶著小孩們在村里走一走,陳里正趕著鴨子從小橋下通過,觸景生情,她又給小朋友教了首兒歌。
門前大橋下
游過一群鴨
快來快來數一數
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
真呀真多呀
數不清到底多少鴨
數不清到底多少鴨
趕鴨老爺爺
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著家鄉戲
還會說笑話
小孩,小孩
快快上學校
別考個鴨蛋抱回家
別考個鴨蛋抱回家。
此情此景十分形象,小孩子們全都哈哈大笑,跟著樂正云秀齊聲地唱了起來,目送著陳里正趕鴨子走遠了,沒多久,所有的小朋友都學會唱這兩首兒歌,并學會了一二三四五五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