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你可愿入宮為妃?”男子突然如是說。
林玉猛一抬眼,正看到祖父桌下那被攥皺的袍子下擺:“您誤會了。”
“誤會?”男子微一皺眉。
“圣上之于阿玉,可景仰,可敬佩,可尊重,卻非男女之情,阿玉也不愿生出男女之情。”林玉直視男子,言辭懇切。
“不愿?”男子一字一頓,嗓音陰沉,“自然,你不過碧玉年華,皇帝則年近不惑,想來你是不愿的。”
“阿玉……”
“聽她說下去。”祖父才欲阻止林玉繼續說下去,男子卻抬手打斷他。
二人之間的互動林玉瞧得明白,某種想法漸漸清晰,只還拿捏不準,不過話已說到這里,她亦不愿就此打住,只佯作不知,仍是平常語氣道:“伯伯所言似乎在理,可年歲之說卻不在阿玉考慮之列,若那人同阿玉心有靈犀,便是有個十歲二十歲之差又有何妨?說句不知羞的話,兩情相悅者,貴乎‘相悅’的心意,又何須計較朝夕之長短。”
男子聽聞,神色似有緩和,道:“那你為何不愿入宮為妃?”
嘆了口氣,林玉坐回石凳之上,似有無奈,開口道:“阿玉敬佩圣上是明君圣主,卻也偏偏因為圣上是明君圣主,阿玉不愿后半生埋沒宮中。”
“這是何道理?”
“自古后宮三千,莫不期盼圣恩,如花容顏之后,更牽扯了朝中勢力角逐。獨寵雖有,卻是難得,能得善終者,更是寥寥,便是后福如陰麗華者,亦曾不得不以原配之身委居貴人,受制于郭氏女。且當今朝堂不同于各朝,漢、錫伯、扶余等各族皆有出仕,幾大世家亦是盤根錯節,阿玉身家平常,若全賴圣上寵愛,實難安穩度日。況所謂‘明君圣主’,須得看淡男女之情,不動情方能做到雨露均沾,平衡后宮。”
林玉看到過當朝記事,她還特意研究了一下,對于現任皇帝執政初期的一段政變印象尤其深刻,畢竟這一場政變令國家損失慘重,亂黨勾結敵國,半壁江山一夕之間陷入烽火,而皇帝還失去了元后以及數名后妃,三位皇子,一位皇女,可以想象當時的慘烈。而最令她疑惑之處,是對于一位馮姓后妃的記載:“鳳寶林馮氏,濟寧府人,有大義,景熙十二年,逝。子一,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