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企業已經計劃在明年擴大建廠,引進更多的生產線,今年我們兩個月就實現產值近二百萬元,在明年,我們計劃年產值突破一億元,實現利稅五百萬元,為沈城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宋春濤的話絕對是有轟動意義,年產值一個億是什么概念?整個鐵河區有幾百家工業企業,如今能做到這個數的也不過那么十幾家而已,都是職工上千人的大型國企,你一個只有三十多職工的小企業憑什么做到?
但林云就是要把“牛”吹出去,因為可以給自己添加談判資本呀!
這是年代就是一個“膽大妄為”的年代,你吹的牛越大,相信你的人越多,特別是政府,就喜歡這類企業。
現在林云已經在和政府商談擴大建廠的事情了,把牛吹出去也好為自己多爭取一些。
龍口面粉廠的舊址已經不夠用了,兩千平米左右的場地太小,新購置的生產線就占了最大的一間廠房,足有四百多平米,另外在二廠買的那套設備也占了三百多平方米,兩套設備下來一半的地方沒了,這哪夠呀!
鐵河區準備在沈城經濟開發區為金龍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一塊五千平方米大小的土地,不過林云覺得不夠,起碼得五萬平方米起吧,結果開發區負責人嚇得腿一哆嗦差點坐在地上…………。
沈城經濟開發區算是國內比較早的開發區了,八八年開始規劃,專門用來招商引資,如今已經有五十多戶入駐,多是外國企業和外地來的企業。
沈城經濟開發區屬于省級開發區,有不少扶持政策,比如入駐企業可以減免兩年稅收,實現多少產值還有一定的獎勵政策等等。
另外區內基礎建設也很好,基本上是七通一平,企業入駐后除了自建廠房什么也不用管。
其實開發區最有價值的是土地,入駐企業得繳納土地款,十幾年后,進入開發區的企業就是直接買地,但在九十年代初,全國也只有粵省特區在允許買賣土地,沈城對買賣土地很謹慎,可以買賣,但土地面積要小,不能太大,盡量低調,或者先租也可以。。
如果是五萬平方米土地,租金每年七萬兩千萬左右,平均是平方米每天租金一分錢,完全就是白菜價。
林云的想法是直接買下來,可政府猶豫不決。
國家的土地買賣最早是在深市出現,十年前深市成為特區,急需大筆資金開發建設,而國家只給了兩千萬,這點錢對于整個深市建設杯水車薪。
好在國家給了靈活的政策,允許特區自己搞,于是深市模仿港城賣起了土地,最早是以商業用地一畝地十幾萬元的價格出售,折合一平米土地二三百元左右,賣家大多港城的地產商,對方買了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兩三千塊錢一平米賣出,原地凈賺十幾倍。
在一九八七年,深市首次舉行土地拍賣會,公開拍賣一塊八千八百平米的土地,最終以五百二十五萬元被拍走,拿下的土地有償出讓公開拍賣的第一塊地,不到一年的時間,企業在這塊地上蓋起了商品房住宅小區,一共一百五十四套住宅,出售的房價是每平方米一千六百元,遠遠低于當時的市價,一小時內售完。
盡管如此低價,企業還是凈掙了將近四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