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安祿山,終其一生,無時無刻沒把這兩部不當做行走的功勛。
兩部人眼里,安祿山就是惡魔,就是大仇,都恨不得殺之而后快。
但眼下他們也只能忍著,契丹八部就算全數動員也只有兩萬騎兵,其中精銳最多一半,而僅僅一個平盧節度使麾下就有三萬多精銳!
若不是燕山以北地形實在太過復雜,以安祿山的秉性,盡起大軍將兩部滅了也不在話下。
當然了,熟知中原王朝典故的李懷秀知曉,“養寇自重”是邊境大將一貫的做法,若是邊境安靜祥和,他們豈不是沒有存在的理由了?
一想到這一點,剛剛回復了些許心情的李懷秀忍不住將面前一個白玉瓶猛地擲在地上。
大帳的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毛毯,饒是如此,白玉瓶也碎成了好幾塊。
伏在地上的下人們更加戰戰兢兢了,所有的人都顫栗著,生怕李懷秀怒不可遏之下拔出佩刀胡亂殺人。
不過一想到另外一股勢力,李懷秀的心情霎時又平靜了。
這股勢力十分強大,雖然眼下惶惶如喪家之犬,不過實力依舊位居草原之冠。
至于另外一撥使者,李懷秀根本就沒有理會他。
在他心目中,此人不配與他對話。
這個人就是奚人五部之一的辱紇主部落酋長辱紇侍斤,在他敗于碎葉軍之手后,在第一時間向他派出了使者。
一想到辱紇主部落的敗績,李懷秀終于徹底冷靜下來了。
“突厥人有幾分真心實意要攻打霫部?據說在陰山時,孫秀榮就與烏蘇米施可汗達成了盟約,眼下突厥人兩汗并立,雖然其在大草原上依舊有莫大的威望,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烏蘇米施與阿史那施必有一戰”
“強大的回鶻人、葛邏祿人沒有動手,自然是在等著兩位突厥大汗自相殘殺再說,如果烏蘇米施可汗要攻打霫部,在陰山就可以了,為何要等待現在?實在想不通”
原來第二撥使者竟然是突厥人!
“若突厥人說的是真的,在我部、突厥人、辱紇主三部的夾擊之下,霫部端沒有生理,不過在大唐軍隊依舊在陰山威壓其部的情形下,烏蘇米施有多大能力抽出兵力來攻打霫部?”
“唉”
李懷秀發出了一聲長嘆。
就是嘆息聲讓伏在地上的下人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們知道,嘆息過后,李懷秀要召集人商議了。
果然,只見李懷秀指著一人說道:“速速將部里長老傳過來,本汗要商議大事!”
沒多久,乙室部幾名老者在旁人的扶持下顫顫巍巍進入到大帳。
聽到李懷秀講述一番后,一位老者說道:“大汗,既然那人過來投奔了,何不聽聽他的意見?此人本是唐人,又極為熟悉突厥人,還與孫秀榮交過手,眼下被大汗冷落了多時,如今這樣事關部族興衰的大事,何不將其請來咨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