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大雨天肯定是不能作戰的。所以,大軍就在這泥濘不堪的山腳下扎營,等著雨過天晴。
一直等了近十天,天好像漏了,仍然沒有放晴的跡象。
“主公,我今日在軍中聽說,有人傳言突厥正匯合劉武周,向太原發兵了!”
許江閑不住,總喜歡在軍營里到處轉悠。
“聽說?這樣的傳言是私下里傳,還是三五成群的討論?”
大軍這樣的狀態,稍微有點謠言,就能把將士們聚攏的心勁打散了。
在這樣的狀態下,反倒是傳言最能引導將士們的思想。
許央作為一個后世人,對這樣的謠言的力量最了解,不敢輕視。
“這個,應該是三五人成群的說吧?我反正是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說的。”
許江就是這性子,根本不擱事。
許央抓起衰衣,淋著雨,沒騎馬,就踩著泥,很快就到了李世民的營帳。
“二哥,軍中有謠言!”
“正說這事呢!這時候最怕這樣的傳言了。”
“二哥,忽視不得!必須制止謠言流傳,否則咱們的大軍不戰即潰!”
“已經無法制止了。能傳到我等耳中,那就相當于整個大軍全知道了。”
李世民無奈的說著,還給許央遞過來一紙軍令。是中軍命令各路主帥前往中軍議事的軍令。
“你是說中軍也把這個當真了?”
許央隨李世民到了中軍大營,帥帳內三路將領已經全部到齊了。
李世民一直拖著,本來是想直接以軍文告訴李淵,謠言不足懼。
后來一想,還是當面說一說比較好,他擔心軍中已經有了相信謠言的將領,包括大軍的上層。
落坐后,李世民和許央對視,考慮該怎樣用舌頭把整個軍營的將領說服。
“召集大家議事,首先是通報一個情況。”
“大軍出發前,我曾給瓦崗的李密去過一份書信,意思是向讓他那邊西進,與我方大軍會師長安。”
“只可惜,李密回信以與王世充對峙,無暇西行!”
書信李淵沒有拿出來,只是通報一下情況。
這倒是讓許央稍微放心了,最起碼李淵還沒有在是打是撤的問題上糾結。
至于李密與李淵夾擊長安,恐怕李淵的要真的大軍西行了,李淵會直接回防太原吧?
姿態是會放的很低,許央覺得李淵甚至可以放下身段去恭維李密為圣主…~
“東西夾擊沒希望,也就是不可能存在代王將屈突通和宋老生調回長安的可能,這將是我們南下長安的兩塊硬骨頭。”
“又逢這連陰雨,軍中的軍械大多不能使用。如今是戰不能戰,退也退不得。諸位有何妙計,說出來參詳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