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這話,很明顯出了一定的導向,似乎是有意要撤軍了?不確定,許央想觀望觀望,看看情形。
“唐公,如今軍中有流言,說是劉武周已經從突厥借兵,欲攻我太原城。茲事體大,還望唐公拿出章程來。”
裴寂起身,相當的鄭重。
許央再一次懷疑,裴寂老兒是不是又是在替李淵說不能說的話。
“謠言而已!不理也罷。如今的大雨連綿,咱們不能出兵,宋老生也如此。現在無非是看雙方的堅持,誰堅持到最后,誰就能贏下這場戰。”
李建成的態度倒是相當的明確。只是接下來······
“如何跟宋老生扛下去?對方有堅城依托,軍械藏于庫房,不受雨水浸滲,隨時天晴隨時能戰。我們的軍械即便是天放晴了,也需要一兩日的晾曬。”
“霍邑乃是大邑,是駐防河東之重鎮,不比太原府差。所儲備的糧草甚至要比我們太原還要充分。而我們的糧草儲備,最多三五七日,必將耗盡。天降大雨,影響運糧隊伍,軍糧不能按時運到,這影響不可忽視。”
“軍中謠言,不管來源,算是代表著軍卒們心中有些不穩了。”
整個議事過程,滿滿的頹廢,雖然不曾有人直接說是要撤軍,但是,撤軍的意向很明顯是占了上風。
李淵沉默著,沒有表態,也沒有看誰,更沒有點誰的名,就這樣聽著帥帳里的議論。
臉色很不好,甚至有些鐵青。
天不遂愿,出兵遇大雨,這樣的征兆,讓李淵有些心理不踏實。本來跟李密放低了姿態,甚至隱晦的表示了尊其為主,結果李密還是要看戲。
李世民沒有說一句,任由各位將領嚷嚷。一開始,裴寂就引導了議事的方向,就是李建成反對了,也沒有將這個導向反轉了。
事實上,如今的形勢,確實對于李淵的大軍不利。遠道而來,偏遇大雨,全軍扎營,十日不動,這對于大軍的士氣影響太大了。
李淵甚至也在考慮,這樣的態勢,是不是真的該撤軍了。
很可能在場所有人,大多數都有撤軍的念頭吧?只不過是誰也不想擔一個惑亂軍心的名,都在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諸位先各自回營,想一下當前該當如何吧。也不必在此議事了,想必諸位也沒有定論,那就都回去想想,過后咱們再做商量。”
“另外,軍中的謠言,還望諸位要做出應對,這樣的謠言若繼續擴散,不是打不打戰的問題,而是整個大軍潰散的問題!”
“還望諸位予以重視。”
李淵說完,這一次沒有等各將領離席,自己就先離開了。
李淵此時真的很糾結。一直停在這等雨停,軍心不穩,可一旦撤軍,說不定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許央從這次議事上品味出點什么,跟李世民并行,一路默默無語的回到各自的營帳。
許央將許田和許江喊進了營帳:“跟外面說一下,就說我拉肚子,不見客了。”
反正這幾日到處是拉肚子的人,許央這樣的說辭也不算新鮮,也不會引起人的注意。
然后放低聲音給許田許江交代一些事。
第二天,帥帳就再次叫各路將領議事,許央以病體不宜見人,擔心過病于人請了假。具體議事是怎樣的情形,許央不清楚。
“二郎從帥帳回來很是惱火,聽說在自己的營帳里亂砍一通,把自己營帳的物事都禍害了。”
許江的包打聽,還是旁敲側擊的了解了一些情況。不用說,這一次的議事,肯定讓李世民不爽了。
“咱們得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