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想好了,過幾天就去杭州,到曙光綜合廠去偷學技術去!以前每次進貨都是玉珠去的,他們沒見過我!等我學會了技術,就從外面買機器,回義烏來自己開襪子廠!”陳江河絕對是個人才,連這些都想到了。
“原本我還琢磨著該怎么說服你,沒想到你自己都想好了!那我就放心了!”冉江很是欣慰。
“不過你也別光自己干,你得多叫一些年輕人跟著你一塊兒學,你開襪子廠,他們可以開扣子廠、發卡廠,別看這些生意似乎不怎么起眼,可要是你能做到中國第一,能賺的錢就海了去了!”
“而且咱們義烏自己能生產的小商品種類越多,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地位就越牢靠!”冉江說道,有了數額巨大、種類繁多而且相對廉價的貨源,義烏小商品市場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嗯,我知道,除了玉珠和我,我在市場里也認識很多有想法、腦子機靈的年輕人,其中不少早就想開工廠了。”陳江河點頭道。
“也不要只找義烏本地的商人,外地也可以,就比如那個江南皮革廠的黃鶴黃廠長,他要是愿意把廠子從溫州搬過來,對我們也是好事!雞毛啊,想把事業做大,就不能只在小圈子里面廝混,更應該兼容并包才行!”冉江提醒道。
后世的義烏,既有土生土長的小商品大王,也有來自外地,卻依靠義烏成就了一番事業的商人。
比如十四歲就輟學跟著長輩雞毛換糖的“吸管大王”樓仲平,他創立的“雙童吸管”擁有全球50%吸管專利,靠每根利潤不足一厘錢的吸管,年銷售額兩億元左右,上演了聚沙成塔的奇跡。
更難得的是,這位“吸管大王”雖然早早地輟了學,卻從來沒放松過學習,日后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后,他專門去浙大分校進修了三年。
憑著堅持不懈的毅力,他從硬件到軟件,從學習最新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到先后來多次學習日本企業,建設生態工廠,雨水收集系統、中水回用系統、地熱空等等,在各方面都成了專家。
最后還被聘為義烏工商學院客座教授,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兼職教授,當年的失學兒童竟然成了教授,這段經歷堪稱傳奇。
再比如出生于香江的黃文遠,他是在石獅發家的,石獅的服裝行業極其發達,誕生了安踏、利郎男裝、柒牌、勁霸男裝等多個知名服裝品牌。
黃文遠的華聯服裝配件公司接著這股東風越賺越多,華聯的紐扣在全國就像自來水一樣,流向大江南北,哪里有服裝、哪里有品牌、哪里就有華聯的紐扣。
而在日本、韓國、美國、越南等許多國家也都有華聯的配件與服裝配套,他們以每天消耗塑料50噸的速度,晝夜不停的加工產品。
到冉江穿越過來的那個年代,華聯的“kam”已經成為僅次于日本“ykk”的世界第二大紐扣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