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這首歌詞的美麗,正是來源于這種使用漢語語詞的特殊方式,漢字的魅力常因為這個字使用的歷史,而獲得豐富奇特的意蘊。
一個詞,一個字,都會因為其被使用的歷史,而獲得很多別樣的意義。
就像“暈”,一個很普通的詞,卻可以讓人聯想到很多唯美的畫面。
不僅如此。
一段抓耳唯美的副歌唱完后,葉未央緊接著就唱起了第二段主歌。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里」
「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上半段依舊是在深入描述青花瓷,加深觀眾對青花瓷的印象,并且同樣借物喻人的在抒發著思念之情,不斷惦記心愛的姑娘。
而下半段,則更讓人驚艷不已。
江南小鎮、潑墨山水畫、簾外芭蕉、銅綠門環……
“芭蕉”“驟雨”“門環”“銅綠”“江南”,一個個單看并不驚艷的詞,組合在一起,卻在眾人眼前展開了一副煙雨江南圖。
三個“惹”字一出,更是立馬就把字面上空洞的景色寫活了,靜謐的江南也瞬間調皮起來。
“惹”字,幾乎立馬會讓人聯想到“何處惹塵埃”,仿佛憑空而來,無憑無據,就像是愛情一樣縹緲。
“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江南小鎮惹了你”,更是加深了這種無來無去,無憑無據的味道。
為“我”對“你”的“惹”暗中抹上了一種迷離淌憂的意味。
這可比直接用“招惹”兩個字在意境上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這種利用字詞本身的歷史蘊含來流露出詩情畫意的意境,一般的作詞人根本無法做到,甚至可以說至今歌壇都沒出現過如此天才!
有著濃郁華夏古典文化的歌詞,每一句都能讓人聯想到詩情畫意的畫面與典故,這種寫作方式,可以稱之為“字中含詩”!
明明整首歌沒有用過任何一句古詩,但是卻能從歌中聽到好多古詩!
這種寫作境界,已經可以碾壓那些只會粗劣的直接將古詩詞寫到歌詞里的所謂“古風歌曲”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第二遍副歌再次響起,依舊是葉未央與廖頡的合唱,他們一人用流行唱法,一人用戲腔,將古典與現代的美完美交融交織在一起。
當整段副歌唱完后,廖頡揮舞著水袖,眉目帶羞,倒彎下了腰,半仰著臉看著天花板,依舊用那直穿透人靈魂的戲腔高聲嘹唱道:
“月鶯歌,輕乘船~”
“風停后,江心岸~”
“昨夜夢回臨川~”
“春歸鷓鴣天~~~!”
葉未央也首次嘗試著,用著從黃鐸那學來的流行戲腔唱法,氣沉丹田,學著老旦的口吻與唱腔,聲音醇厚而又有力量的跟唱;
“挽清風,撫憑欄~”
“三巡后,月高懸~”
“氣貫九州~~”
“卻在珠簾暮卷悠悠白云間~~~”
廖頡也在一旁不斷地為他和著聲。
兩人的戲腔二重唱壯懷激烈、大氣恢宏,震撼的全場觀眾,說不出話來。
“這....也太好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