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生,論年紀您長我一些,論資歷在商界您是前輩,憑我在股市中的動作,我想您應該不會不清楚,我并非一個缺錢的人。
錢這個東西確實沒有人嫌棄它多,但是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存在,不知道為了貴公司的股份,鄭先生愿不愿意忍痛割愛?”
“你要什么?”
“你手中置地公司的股份!”許大茂擲地有聲。
這幾個一下就把許大茂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暴露了出來,可他不在意。
暴露了又怎么樣,他就是讓鄭裕同傳出去,要不然怎么利用香江的華資財團來一出驅虎吞狼的戲碼。
“你想把置地趕出香江?”鄭裕同瞪大了眼睛倏地站起身,略微渾濁的雙目中透著驚訝。
到了他這般的地位能夠使他變色的事情絕對少之又少,鄭裕同也忘記自己有多少年沒在別人面前失態了。
許大茂故作高深的點點頭,絲毫沒有因為鄭裕同的驚訝而感到牛筆。
他這番操作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如果這個時空下沒有許大茂這種妖孽般的人物,只有那個李超人,他們一樣會威逼置地公司一次。
雖然沒有把置地公司從怡和洋行手中奪過來,可也讓怡和洋行放了不少血。
如今許大茂只不過想要更近一步,直接把置地公司從怡和洋行手中奪過來,并且把他們趕出香江。
假如是中鷹談判之前,許大茂也會有對置地公司的覬覦之心,但是卻絕對不會有所動作,而在中鷹談判結束后,國內給了他充分的信心。
許大茂之所以這么說,跟怡和洋行在國內的遭遇有關。
怡和集團最早從事洋行業務,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資洋行,遠東最大的英資財團,在清朝時從事與中國的貿易。
怡和洋行對香江早年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832年,兩個蘇格蘭商人渣甸和馬地臣在廣州發起成立了怡和洋行,開始了在中國帶著人血的掘金之路。
早年洋行的對中國貿易,主要從事“福壽膏”及茶葉的買賣。
正如資本論中的一段話:“自從來到人間,資本的每一個毛孔都是骯臟的和血淋淋的,隨時都要向外擴張。”
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當然,也就不介意絞死別人了。
從1832年到1949年,這一百一十多年的時間里,怡和集團前40年主要就是依靠“福壽膏”來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
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從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直接放棄對華福壽膏貿易,搖身一變成為了正當生意人。
之后怡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大陸及香江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各業。
直到1949年后,怡和集團在大陸的大部分資產及生意被收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