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是前長安令于允元?”高岳發問說。
這時于頔便說是。
于頔,乃北周太師于謹的七世孫,以門蔭起家,而今正在董晉幕府里為司馬官。
先前小溵河之戰里,只有他領數百士卒,臨敗不亂,徐徐保護董晉安全退卻。
高岳便對董晉說:“山南東道,管襄、鄧、唐、隨、郢、復、均、房八州。董相公既不諳軍事,可又東臨淮西蔡寇,戰情緊迫,不妨將唐、鄧、隨三州析出,以于允元為唐鄧隨節度使,掌大部兵馬;董相公則繼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以襄、郢、復、均、房五州賦稅,補給于頔軍馬,共討淮西。”
對此,董晉也不敢有任何反駁。
前任中書侍郎、出鎮山南東道八州的角色,在高岳的面前完全如同個趨走的下吏般。
其后,整個山南東道的兵馬,果然如高岳事前承諾的那般,不再停留汝州,而是徑直從魯陽關返歸本鎮,董晉和于頔也遵樣“分鎮”——很快,大明宮的皇帝以正式敕詔的形式,認可了高岳的安排,兩萬山南東道兵馬,分一萬五千給于頔,駐屯于鄧、唐、隨三州;而董晉此后只管其他五州的民生事務,并負責把糧草、錢帛按數供給于頔而已。
隨即,唐朝官軍果然各自劃分了堅守區域,高岳則親自坐鎮陽翟,下達“守望互助令”,要求任何一軍遭到進攻,他軍皆要救援。
淮西勇將吳少陽、董重質、張家昱、薛翼果然大舉來攻,攻忠武軍屯守的長社城,曲環拼死據守,多次挫敗淮西的攻勢。
得知長社城危急的燕子楚,急忙遣七百騎兵馳援。
西線的劉昌,則領三千神威軍,包含五百騎兵,三百神雷銃,出其不意,直襲襄城,擒獲淮西將梁俊,斬首級三百余顆,隨后大舉圍攻襄城。
正在攻長社的董重質聞訊,急忙領千余最精銳的騾軍,反過來救襄城。
劉昌則讓三百火銃手,埋伏在襄城東北旱堤之后,等董重質騾軍過時,猛烈齊發側射——董重質叔父騾軍兵馬使董賢昌飲彈戰死,淮西騾子兵當即被射死百余,大潰奔逃——劉昌又使五百騎兵追擊三十余里,又殺蔡寇二百余人,一時間威震敵膽,吳少陽驚駭莫名,急忙放棄對長社的進攻,焚燒了綿延十多里的營寨,往郾城遁走。
于頔也抓住時機,率五千精銳出唐州,猛攻淮西的文城柵。
頓時,淮西方優勢盡喪,吳少誠大為被動,便遣使至于陽翟,向高岳告饒。
此刻楊元卿已投至高岳賬下,哭勸高岳不得寬宥吳少誠和吳少陽。
于是高岳將淮西使節給驅逐了回去,不接受吳氏兄弟的有條件降服,并補給了前線諸軍,督促他們訓練戰士,準備反攻郾城。
“郾城若失,蔡州門戶洞開矣!”吳少誠也發了狂,像個紅眼賭徒,把所有的精銳都開始集中在郾城,要負隅頑抗。
“讓傳令司送信給宣武軍李萬榮,責成其五日內,點起一萬精兵,趕赴至尉氏,接受本道的調遣。”高岳并不急于攻淮西,而是要借著劉昌在襄城的大捷,再拿下反復不定的汴宋。
當密信到了汴州軍城,李萬榮再度來到監軍院,對俱文珍是捶胸頓足,涕淚俱下,大罵淮西狼心狗肺,早就懷疑他們是殺害趙中郎的兇手,還向俱文珍承認,吳少誠之前也派遣密使來教唆自己,但自己卻忠貞無比。
很快,數名被斬的淮西使者腦袋,就送到俱文珍的面前。
“吳少誠還說若卑下倒戈,便要把陳州割給宣武軍,簡直是笑談,別說陳州,就是把鄭滑許潁,哪怕東都給來,卑下也絕不會悖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