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指的什么?”
神仙子:“甘澤、甘澍、甘膏、甘霈”
“那八風呢?”
“八風,統指四時氣候變化而言,一說為八方之風”
“呂不韋《呂氏春秋》有云:八風者,蓋風以應四時,起于八方,而性亦八變。”
“東方曰滔風,震氣所生,曰明庶風。”
“南方曰巨風,離氣所生,曰景風,一曰凱風。”
“西方曰飂風,兌氣所生,曰閶闔風。”
“北方曰寒風。坎氣所生,曰廣莫風。”
“東南曰熏風,巽氣所生,曰清明風。”
“東北曰炎風,艮氣所生,曰條風,一曰融風。”
“西南曰凄風,坤氣所生,曰涼風。”
“西北曰厲風,乾氣所生,曰不周風。”
“故此,《說文解字》則作八風分別為:東方曰明庶風、南方曰景風、西方曰閭闔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南曰清明風、東北曰融風、西南曰涼風、西北曰不周風。”
“原來如此....”
東北老家,愛心覺羅·九爺,手里拿著一卷泛黃的老舊《左傳》,其《隱公五年》一頁,赫然寫著:“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旁邊有一列小字注釋——陸德明釋文:“八方之風,謂東方谷風,東南清明風,南方凱風,西南涼風。西方閶闔風,西北不周風,北方廣莫風,東北融風。”
“看起來,這貨盜墓的非比尋常”
愛心覺羅·九爺長嘆一聲,緩緩撫摸著自己的胡須。
“爺爺,那五云是什么?”
邊上的小孫孫好奇地眨著大眼睛,自從剛才九爺開始投入精力看直播,他的親孫子就在一旁眼睛都不眨一眼,也看的十分入迷。
這時候群里也有人問出此事,就見神仙子開口說道:
“五云:指青、白、赤、黑、黃五種云色,亦指五色瑞云。”
“古人視云色占吉兇豐歉。”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以二至二分觀云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
《關尹子·二柱》:“五云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云笈七簽》卷四一:“五云交蔭,六炁扇塵。”
《南齊書·樂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駱賓王《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云。”
明汪廷訥《廣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麗日五云浮,開綺讌,待宸游。”
眾人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掃迪斯奈,還是古人的名字好聽”
“突然感覺自己畢業之后,像個文盲”
“別說了,我正在和我兒子一起學習一年級小學語文與數學”
“牛皮”
“話說,小說里通常說旌旗蔽空,旌與旗難道還不一樣嗎?”
見到羅列的皇帝儀仗隊內旌、旗分開,眾人疑惑,潛意識中旌旗都代指的軍旗。
“這個還真不一樣”
老頑童忽然開口:
“旌,此字初文見于戰國楚系簡帛文字,本義是羽毛指示物,常用于形容用羽毛或牦牛尾裝飾的旗子,基層部隊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層部隊使用。俗語有云:熊虎為旗,交龍為旂,兩字本別,今通用。旌亦作‘旍’”
“還有這種說法?”
直播間水友驚訝不已。
“漢字博大精深,通假字多了,人丑就要多讀書”
“..........”
說話間鏡頭已經來到神道碑亭外面,系統站定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