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圓鏡智
三、平等性智
四、妙觀察智
五、成所作智
“這五種智慧又對應的是五方佛。”
“第二種說法,五髻所代表的五種智慧為:”
一、法界體智
二、大圓鏡智
三、平等性智
四、妙觀察智
五、成所作智
“但是”
系統話鋒一轉:
“大家看,石門雕塑的文殊菩薩是戴帽子的”
眾人仔細觀看,果然畫面中的文殊菩薩頭戴一頂帽子,帽子形狀與唐僧頭上的帽子一般無二。
“為什么會戴帽子呢?”
眾人不解。
“這種帽子叫毗盧帽,毗盧冠(加五佛冠),因帽上有毗盧佛小像,故而得名,菩薩所戴帽子通常為毗盧帽或者天冠,”
“佛教之中,不是所有菩提都戴帽子,戴毗盧帽的菩薩常見的有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毗盧帽之所以被稱為五佛帽是因為上面刺繡了五尊佛像,即東方佛,西方佛,南方佛,北方佛,中央佛”
“東方不動如來的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悅凈士,因為生該士者即不再退轉,所以藏文名稱為真樂。”
“西方阿彌陀佛的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為極樂,從未聞苦、從不受苦。”
“南方寶生如來的佛士是第三佛上,此佛土名具德凈土,因為此佛具足成就正覺的一切品性和能力,所以藏文名稱為賦有光榮。”
“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勝業凈土,因為此佛土可以成就諸事,所以藏文名稱為諸行圓滿。”
“中央大日如來,是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大日如來的佛土是第一佛士,此佛土名色究竟凈土。”
“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蓮花帽’‘蓮花法師帽’,在佛教之中,只有特殊地位的圣僧才可以穿戴。”
“那毗盧又是什么佛呢?”
眾人聽的云遮霧繞,更加迷糊。
“毗盧佛,是“毗盧遮那佛”的略稱,“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的法身佛。佛教中經常會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盧遮那佛”,應身“釋迦牟尼佛”,報身“盧舍那佛”。”
系統簡單扼要地解釋道:
“這三尊佛像的關系非常奇妙,對此佛教中有一個精妙的比喻:法身佛如明月,報身佛如月光,應身佛如月之影。即使水干了,月亮的影子不見了,但月亮依舊存在。就是說法身毗盧遮那佛,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永遠存在,可見其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許多寺院都有供奉,如:壽縣報恩寺,北京法源寺,洛陽白馬寺,杭州上天竺。”
系統頓了頓,特別強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