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之下,一座金碧輝煌的龍鳳門矗立在前方神道之上。六根青白石云柱與四面金色琉璃墻壁銜接勾連,底部砌有須彌座,柱頂蹲有望天吼,門樓頂脊、獸吻、瓦壟、勾滴、斗拱、梁枋等均為彩色琉璃件組成。四壁正中各嵌一條琉璃金色盤龍,四隅(四角)各有一條金色小龍拱衛;墻壁背面嵌琉璃金色荷花,兩只乳白的鴛鴦游離在翠綠色的荷葉之下嬉戲,四隅(四角)分別有荷花分布,一眼觀之華美大方濃重莊嚴。
與此同時,透過中央門戶,后方宏偉的紅墻碧瓦的碑樓近在咫尺。
“龍鳳門,又叫欞星門,鴛鴦、荷花,象征帝后共穴,永遠和好”
曹七七開口,鏡頭注意掃過這棟華麗的龍鳳門:
“之前說過,在清西陵共有三座龍鳳門,分別位于泰陵、昌陵、慕陵,三座龍鳳門十分相似,區別也說過”
須臾之間,鏡頭移動到了龍鳳門云板之上。
“大家看,慕陵的云板有三個小孔,云尾較平,火焰寶珠比較圓潤”
“當然”
曹七七話鋒一轉: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泰陵、昌陵龍鳳門前后各有一座三孔石橋,而慕陵沒有。僅此一點大家以后看照片可以很好區分她們到底在哪兒打的卡”
說著邁過龍鳳門朝前走去。
““道光皇帝,也就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生于1782年9月16日紫禁城擷芳殿中所,崩于1850年2月25日圓明園慎德堂,原名綿寧,清朝第八位皇帝,是大清入關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號道光,為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母孝為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他39歲繼位,是清朝皇帝嫡子繼位里面惟一的一個,在位30年,享年69歲”
曹七七簡單介紹了道光皇帝的生平:
“早在嘉慶四年四月,也就是1799年,嘉慶帝根據密建皇儲的家法,就將道光皇帝定位下一任接班人,并且在詔書上寫下了道光的名字,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之內。”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帝親赴熱河秋狝(qiu-xian),旻寧跟隨父皇前往。此時嘉慶帝病重,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禧恩、和世泰等人當眾開啟乾清宮的鐍匣,宣布嘉慶四年的時候的詔書,立旻寧為皇太子。嘉慶皇帝駕崩后,當日就護送嘉慶帝的靈柩回北京。八月,旻寧在太和殿登基。”
“總的來說,道光皇帝繼位的過度算是一帆風順”
“密建皇儲?”
“秋狝?”
從她嘴里冒出來的新名詞,眾人一頭霧水。
心思微動,須臾之間,曹七七腦海中便出現了關于密建皇儲的信息。
“在清朝皇權**和傳統宗法社會里,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是關系到國本的大事,怎樣合理平穩地交接皇權成為歷朝不斷探索的題目,密建皇儲制度正是雍正在廢棄公開建儲制后而建立的皇位繼承人選擇制度。”
曹七七說道: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則,通常實行公開的嫡長子繼承制。
這種制度依據宗法制度嫡長繼承、順序嗣位的原則,皇后所生的長子為太子,如長子早死,即立長子之子為太孫,無子再由皇帝的嫡次子順序繼承。如果皇后無子,才考慮冊嬪妃所生的長子為太子。皇帝無子則在近支親屬中選立太子。
清代入關從康熙朝開始,沿用中原各王朝立嫡長子的做法確定皇位繼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詔冊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眾所周知康熙帝多子,且在位時間又長,過早地公開冊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間、太子和諸皇子間的矛盾和紛爭。九龍奪嫡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使皇權受到了威脅,政局也因此動蕩不寧,康熙帝不得已兩次廢皇太子胤礽。”
雍正帝雖是康熙朝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中的勝利者,然而,爭奪戰的嚴重后果給予雍正的教訓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