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
“說人話”
“哦”
系統指了指祭臺下枋:
“從清初到清末,祭臺的雕刻變化主要集中在下枋紋飾上”
“早期的祭臺下枋圖案多為一些古錢、銀錠等,晚期的陵寢出現了許多吉祥圖案,如柿子、戟、磬、魚、三支戟和笙等”
經系統這么一說,曹七七仔細觀察一看,還真是有所不同。
“好了,現在帶你們去看寶頂!”
曹七七起身繞過石五供,來到三道臺階前站定:
“這個月臺臺基,高1.92米,三道臺階,均十二級,都算是等級較高的”
“這玩意兒還有等級?”
人們驚訝。
“呵呵,年輕”
曹七七快速瀏覽了一遍腦海中的信息,隨后脫口而出:
“先說臺基”
傳統建筑臺基可分為:臺明、臺階、欄桿、月臺四個部分。
臺明是高出室外地面以上的垂直臺壁部分。
如按形制的不同可分為平臺式臺明和須彌座臺明兩種。臺明的組合有三種:單重臺明、雙重臺明和三重臺明。組合數量越多,等級就越高。
“臺階,在古代又稱踏跺,隆恩殿的踏跺想必大家還記得”
“記得”
眾人回憶起當時在泰陵,關于踏跺有過簡短介紹。
只聽曹七七繼續說道:
“踏跺,宋稱“踏道”。是條石踏步,又稱“級石”。”
按做法主要分為:御路踏跺、垂帶踏跺、如意踏跺、礓碴踏跺
按位置主要分為:正面踏跺、垂手踏跺、抄手踏跺
御路踏跺:
這種臺階中的斜道又稱輦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緩,是用來行車的坡道,通常與臺階形踏步組合在一起使用,稱為御路踏跺。用來鋪設御路的石塊就叫做“陛石”,圖案有龍鳳等。
一般用于宮殿與寺廟建筑。
垂帶踏跺:
正常情況下,在踏跺兩旁安筑兩條垂帶石的踏跺,最早見于東漢畫像磚。
如意踏跺:
“如意踏跺”是踏跺中的一種,不帶垂帶石,各層踏跺從下向上逐層退縮的形式,
踏跺的邊緣也有圓角和方角兩種形式。
一般用于住宅和園林建筑。
礓碴踏跺:
礓碴是慢道的一種,路面宛若搓衣板,呈現鋸齒形防滑。可以行人,可通行車馬。
從等級區分:御路踏跺高于非御路踏跺,垂帶踏跺高于如意踏跺,礓碴踏跺趨于末流。
欄桿:
欄桿即圍欄,具有防護安全、分隔空間、裝飾石基、標志尺度等作用。根據欄桿采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為石欄桿和木欄桿,其中石欄桿等級較高。根據欄桿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六種:尋杖欄桿、欄板式欄桿、櫼子式欄桿、羅漢欄桿、石坐凳和木石欄桿等。
月臺:
月臺即平臺、露臺,可視為臺明的延伸和擴展。月臺也可以分為平臺式月臺和須彌座月臺兩種形制。月臺的組合方式也是分為單重月臺、雙重月臺和三重月臺三種。根據月臺布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正座月臺和包臺基月臺兩種。正座月臺,位于基座前方,適于庭院中心居主體部位的殿屋使用,這些殿屋自身體量較大,月臺只需在前方延伸,即可取得合宜的臺面。包臺基月臺,是把基座前半部分正側面包合的月臺。主要用于門屋、門殿之類的建筑,因為門的兩側都是院墻,月臺向后延伸到墻為止。這種寬舒的包臺基月臺,可以有效地壯大體量不是很大的門屋或門殿的氣勢。
沿著臺階一邊向上走,一邊扶著欄板,曹七七摸挲著說道:
“臺基一般原則為級數多的大于級數少的,漢白玉臺基高于其他材料,有圍欄的大于無圍欄的。”
最高級臺基:幾層帶玉石欄的須彌座疊在一起用于皇宮中的最高級建筑和一些寺廟最高級殿堂。
較高級臺基:通常稱的須彌座,座上有漢白玉石欄桿。用于宮殿建筑兩廡的次要建筑。
一般臺基: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和小式建筑。
根據《大清會典》:公侯以下,三品以上,準高二尺;四品以下到士民,準高一尺。而一般皇家建筑的臺基可有5尺之高。
除顯示等級外,臺基的最普遍功能是為了對古代木結構建筑物進行保護作用。
Ps:感謝:從心(動次打次)、fairy-of-swo、喜怒無常、書友2021***3852,投的票票,感謝大家的支持,都要照顧好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