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轄官兵近八千人,火器營在平定三蕃,收復臺灣和抵御沙俄侵略等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步軍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相當于清廷京城的衛戍部隊和治安機關,按地段,分駐防區下設中、南、北、左、右五個巡捕營。按八旗方位駐防,負責城內社會治安,專司緝撲之事。
清初已有滿、蒙、漢軍組成的步軍營,總計步軍二萬一千一百五十八人。
康熙十三年(1674)定步軍統領兼提督京城九門事務,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營事務,乾隆時擴編為五營。于是步軍營設官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從一品,由皇帝親信大臣兼任。統領掌九門管鑰,統帥八旗步軍五營將士,周圍巡哨,以衛京邑,總兵佐之。
步軍營的特點:
一是合滿、蒙、漢為營,皆隸于統領;
二是五城巡捕營步兵萬人皆綠旗兵,亦隸步軍統領,附于八旗禁旅。
康熙十三年,定制兵額21158人。
神機營:
前面已經介紹過,不再多言。
虎槍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虎槍營于康熙二十三年設立,負責扈從圍獵,如在塞外皇家圍場的守獵,稱木蘭圍場(木蘭滿語。原為哨鹿,后為地名)各個善騎射,都是從八旗、前鋒、擴軍和火器等營伍挑選的,兵額約六百。
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立。營兵于上三旗選充。
額定設總~+~統領大臣(無定員)、總領(每旗二人)掌理營務;下設虎槍校、委署虎槍校各二十一人,分率所轄營兵;筆帖式、委署筆帖式各三人,掌章奏文移事務。其內部機構有印務處、檔案庫、帳房庫等,額設拜唐阿一百零八人,分撥兒輪流值班。
善撲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康熙年間設立,善撲營兵被稱為“少年大力士“,他們協助康熙帝鏟除了叛臣鰲拜,立下了汗馬功勞。
它的主要職責有三:
1.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巡幸扈從則備宿衛);
2.負責皇帝的摔跤﹑射箭﹑馬術等軍事技能的培訓演練;
3.擔負類似今日的迎外表演任務(宴蒙古藩部則令承應獻技)
它由300余人組成。上設總~+~統領大臣,從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及副都統內篩選提拔。下設有翼長﹑教習等職。
人員僅從滿族八旗里挑選兵源,且征審更加嚴格,善撲營基本上是由皇帝的父親,母戚,妻戚三族中王室子弟所組成的。
“厲害了”
“這難道就是大清皇家禁衛軍?”
有人提出了疑問。
“差不多”
曹七七說道:
“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將內城的漢人全部逐出,將北京內城分為八個區域,由八旗分別駐守,拱衛皇城。這波被稱為京旗,也稱:禁旅八旗”
“簡單來說,就是兩黃旗守北,兩白旗守東,兩紅旗守西,兩藍旗守南。”
通常:北京內八旗如此分布。
京城右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