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頭等侍衛”,
級別:正三品。
人數:60人,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每旗20人;
此外,宗室侍衛內額設一等侍衛九人(每旗三人),漢侍衛內之一等侍衛無定額。雍正五年(1727)定武進士一甲一名(武狀元)授一等侍衛,乾隆五十二年(1787)復定凡承襲公爵者均在一等侍衛上行走。
清代侍衛掌宮廷宿衛和扈從皇帝之事,自清太祖努爾哈赤起,以八旗子弟中武藝出眾者擔任,并由親信大臣統領。
在各種侍衛中,以御前侍衛地位最高,均為貴族子弟和武功高強者。
其次為乾清門侍衛。
二等侍衛:
正四品,150人,上三旗每旗50人;
此外,宗室侍衛內額設二等侍衛十八人(每旗六人),漢侍衛內二等侍衛無定額。雍正五年(1727)定武進士一甲二名(榜眼)、三名(探花)授二等侍衛,乾隆五十二年(1787)復定凡承襲侯爵者皆在二等侍衛上行走。
二等侍衛是最常見的。
三等侍衛:
正五品,270人,上三旗每旗90人;
此外,宗室侍衛內額設三等侍衛六十六人,其中漢侍衛之三等侍衛無定額。雍正五年(1727)定二甲武進士得選三等侍衛,乾隆五十二年(1787)復令嗣后凡承襲伯爵者均在三等侍衛上行走。
藍翎侍衛:
正六品,90人,上三旗每旗30人,以武進士充任。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規定,武進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衛,二、三名授二等侍衛,二甲選為三等侍衛,三甲選為藍翎侍衛。
宮廷侍衛由于位置原因,所以很容易升遷:可外轉、可補錄緑(lv)營,可改任文職。
外轉的途徑比較多,
如可以一等侍衛可以補為副都統(正二品)、陵寢總管、八旗察哈爾游牧總管,二等侍衛可以補參領(正三品)、陵寢翼領、協領(從三品),二、三等、藍翎侍衛還可以外放為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駐防佐領(正四品)。
補授綠營武職也是侍衛的另一條升遷之路。
御前侍衛保送到綠營任職俱加一等用,如一等侍衛用為從二品副將,二等侍衛用正三品參將或從三品游擊,三等侍衛用正四品都司,藍翎侍衛用正五品守備。由于侍衛保送營官即官升一級,升遷較快,成為侍衛平步青云的另一途徑。
但武進士侍衛外放綠營時與八旗侍衛升遷是不一樣的,如武進士侍衛一等侍衛用參將,二等用游擊等,也八旗侍衛待遇稍低。
另外侍衛還可以改任文職,這也是優待的一種方式。侍衛改文職者多為勛貴子弟,因此侍衛改文職成為勛貴子弟進入政界核心的捷徑。正是因為侍衛制度的特殊性的優厚待遇。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由侍衛出身而致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
“等一下”
忽然有人打斷了曹七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