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對,畢竟隔行如隔山”
曹七七忽然想到什么:
“提及永定公主,就不得不說南京一處古寺:永慶寺”
永慶寺位于南京城內五臺山東側,此寺廟就是永慶公主舍宅為寺所建,故名永慶寺。公主又捐湯沐之資,在寺內建五級石塔一座,全用白石砌造,故稱白塔,而永慶寺又名“白塔寺”。
朝代更迭,寺內建筑均告坍廢,惟存一塔,明清年間幾經修繕。
據《金陵梵剎志》卷二十記載,明代永慶寺當時寺內主要建筑計有:山門三楹,天王殿及正佛殿為五楹,立佛殿、伽藍殿、觀音殿、祖師殿及禪院均為三楹。另建寶塔一座,鐘、鼓樓二座,回廊二十二楹,方丈室十楹和僧院十四房等,規模頗為可觀。明代著名文人顧轔曾來此游覽,盤桓終日。
太平天國時期,僅存白塔毀于戰火,寺廟亦遭嚴重破壞。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后存佛殿一座,硬山頂,小瓦屋面,抬梁式木結構,方梁,駝架上有樣云圖案,通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后窗欞為木質雕花圖案,皆為佛教故事。寺內曾存銅佛一尊,風格古樸,應非近代之物。
1995年上海路拓寬馬路時,該座大殿被拆除。
“好了話題奔偏了”
曹七七敲了敲手邊的下馬坊:
“大家應該聽說過孝陵衛”
“地鐵站嘛,我知道,經常下來”
有人張口就來。
“滾犢子”
曹七七氣不打一處來:
“孝陵衛原本為明孝陵的衛戍部隊,現如今的孝陵衛地址、孝陵衛鎮、孝陵衛街、孝陵衛西橋等地名,均因“孝陵衛”而得名。”
衛”是明代軍隊編制的名稱。
明代各省轄區均分為數個防區,每區設衛戍守。衛下設所,有千戶所和百戶所之分。每衛有5600人左右,一衛中有5個所,每一個所中有1120人。長官稱指揮使。各衛聽命于省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都司歸中央五軍都督府管轄。衛所駐地均為軍事重鎮或要害之地。
明孝陵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故設孝陵衛駐守此地以戍衛。
孝陵衛的官兵共駐扎了267年,直到明朝滅亡。此后,孝陵不再有駐軍把守,遭到嚴重的破壞。
康熙、乾隆南巡謁陵時,都覺得孝陵應當保護,特設守陵監兩員,陵戶四十,并撥出司香田若干。
到清咸豐三年,孝陵地區又成了太平軍和清軍的戰場,孝陵和靈谷寺等地面的木結構建筑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時人有“草滿故陵埋石馬,月明荒徑泣銅駝”的詩句,描寫了孝陵的荒蕪情景。
“當年孝陵衛是皇家禁地,文武百官到此必須下馬步行。”
曹七七拍了拍身旁的下馬坊:
“就是這里”
“下馬坊設于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這是一座兩柱沖天式石雕牌坊,它高9米,寬6米,額上橫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級官員到此必須下馬步行,以保持陵區的肅穆和對陵寢的尊崇,違者以大不敬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