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下馬坊?”
“貌似作用和清西皇陵內的下馬碑有異曲同工之效啊”
“這個是沖天牌坊?我記得西陵沖天牌樓就一個吧”
“感覺也沒看出來哪兒沖天了呀,和柱頭的差不多”
人們左右端詳許久,也沒看出所以然,甚至想必清西陵內開門的牌樓而言,明孝陵這牌樓簡直沒有任何牌面,太挫太low。
“自信點,把貌似去掉,作用就是一樣的”
曹七七撫摸著面前的下馬坊,作為明孝陵的入口所在,這座下馬坊整體呈灰白模樣,兩柱之間的石牌在歲月的剝蝕之下儼然出現裂痕。
“牌坊是中華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筑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而下馬坊顯然就屬于地標”
曹七七為之嘆息。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斷,“衡門”至遲在春秋中葉即已出現。”
“衡門是啥?主播我讀書少,求教”
曹七七指了指下馬坊,架設在兩根石柱中間類似石牌匾額解釋道:
“衡門就是這東西,所謂衡門:橫木為門。”
衡門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實...”
曹七七打了個停頓:
“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
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
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原來牌樓和牌坊還不一樣啊”
潛意識眾人認為這兩個是同一類事物,沒想到居然還有所不同。
“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曹七七說道:“相信直播間有一些朋友應該知曉”
“的確”
老頑童冒頭。
“通常我們所說的沖天式或柱頭式泛指牌樓。”
“我說的沒錯吧,主播”
曹七七豎起大拇指,給老頑童點了個贊。
“那這明皇陵與清皇陵規制還不太一樣”
“那必須不一樣,一看你們就不是新來的”
曹七七撇了撇嘴:“暴露了吧”
“我老哥到了泰陵那會開篇就說了”
“清朝沿用了明制,卻又進行了改革,當然明朝皇陵的建制也是在逐漸變遷的,等本寶寶以后帶你們一一參觀”
曹七七也懶得多說,她現在一心只想搞事業,盡快可以讓男人靠近自己,免得傷及家里的無辜鄉親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