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邁漢唐,出自《明史·成祖本紀》“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據明史記載:“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萬方,遣使四出招徠。由是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顙稱臣,獻琛恐后。又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日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自是,殊方異域、鳥言侏離之使,輻輳闕廷,歲時頒賜,庫藏為虛。而四方奇珍異寶,名禽殊獸,進獻上方者,亦日增月益。蓋兼漢、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這么強?”
眾人詫異。
“舉個例子”
曹七七說到:
“明成祖朱棣期間,糧食多得因為吃不完都在倉庫里腐爛,這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萬大軍,軍糧的供應源源不斷,這在其他朝代根本做不到。”
蒙古當時最強盛的就是韃靼和瓦剌,明成祖很有趣的一點就是看見哪個強盛起來,他就去攻打哪個。一開始是韃靼比瓦剌強大,所以明成祖第一次出征蒙古就攻打韃靼,結果把韃靼打得屁滾尿流,實力一下子衰弱下去,結果在瓦剌和韃靼的爭斗中,瓦剌開始占優勢,明成祖看見瓦剌有可能統一蒙古,于是又進行第二次親征蒙古,結果又把瓦剌打得屁滾尿流,這一下的瓦剌的實力又被他打的衰弱下去,結果韃靼又開始占上風并且不太馴服和聽話。于是明成祖又第三次親征,結果這回韃靼是望風而逃,根本不敢和明朝的軍隊交戰,連老窩都不要,一直逃到北邊,這樣韃靼在蒙古的實力和威信又衰弱下去。
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對匈奴也好,突厥也好,都沒有占據如此大的優勢,匈奴突厥基本還是可以同漢唐的軍隊進行一些交戰。而到了明朝,卻出現,蒙古軍隊被明朝軍隊打得心膽皆碎,望風而逃的局面,實在是自古以來未有的情形。
“可見明朝國力之強盛”
“我屮艸芔茻”
“牛皮”
“記得好像不和親的骨頭最硬的就是大明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曹七七來到石碑前瞻仰:
““治隆唐宋”不但刻入了石碑,由曹寅制成巨匾,懸于享殿的重檐之間”
“曹寅?”
眾人驚。
“嗯,就是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又號雪樵,內務府正白旗包衣,清朝康熙時大臣、皇商。”
“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后移任江寧織造。”
“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曹寅家。”
“臥槽?”
眾人目瞪口呆。
“這么牛批?”
“不然你以為曹家為什么那么興旺?”
“江寧織造那是一般人想連任就能連任的?”
老頑童嘲諷到。
“確實如此”
曹七七抬手輕輕撫摸著面前的石碑,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