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曹七七簡單比較解說,眾人大致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
“所以,這純屬就為了祭祀玩?”
“閑的”
曹七七沒搭話,自顧自向前走去。
“怎么感覺這個享殿有點小啊,貌似一小廟似的,一點排面都沒有”
水友有些納悶。
“原明代孝陵殿毀于戰火,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現存地表建筑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兩次重建的三小間享殿,”
說話間,來到臺階下,抬頭見享殿居高臨下,修有上中下三層漢白玉須彌座臺基,同時左中右鋪設三路踏跺,每一路踏跺各有上中下三層與臺階交相對應;正中分別嵌三路丹陛,上層丹陛石刻有“二龍戲珠”圖案,中路丹陛雕為“日照山河”圖案,下層丹陛描繪“天馬行空”圖案,每一層圖案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堪稱瑰寶。
曹七七邁步踏上第一層踏跺,目測每層臺基,通高3.03余米,三層臺基上四周遺留有大型柱礎64個,井然有序排列。同時臺基四角砌有石雕螭首,大殿頂部臺基尚存6塊浮雕云龍山水大陛石。
曹七七在系統的幫助下估算了一下,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可見當時該建筑之宏大。
再看正中略顯寒酸的享殿,殿為3間,檐高3.11米,長11米,進深7米,規模小的可憐,殿內掛有朱元璋與馬皇后畫像。
“明孝陵的享殿原本是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巨大木質結構殿宇,與之相比現在的享殿實在有些難登大雅之堂”
曹七七忍不住感慨道:
“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張岱記載:祭祀朱元璋的場景十分宏大”
書云: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張)岱觀之。饗殿深穆,暖閣去殿三尺,黃龍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黃錦,孔雀翎織正面龍,甚華重。席地以氈,走其上必去舄輕趾。
(簡稱鋪上地毯,撐著傘,酷似紅毯走秀)
稍咳,內侍輒叱曰:‘莫驚駕!’
(還不讓說話,搞不好就拖出去砍了)
近閣下一座,稍前,為妃,是成祖(朱棣)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即馬皇后)妊為己子,事甚秘。
(搞得好像秘密集會的,暗號: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好吧,其實這就說了一件秘辛:朱棣不是馬皇后親生的”
“重點:朱棣親生老媽是誰,這是重點,圈起來一會要考”
再下,東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極簡陋。朱紅木簋、木壺、木酒樽,甚粗樸。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鋏,黍數粒,東瓜湯一甌而已。
(一份不過百的外賣,別問,問就是要什么自行車)
暖閣上一幾,陳銅爐一、小瓶二、杯二;下一大幾,陳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見如是。
“張岱以人品保證,自己沒吃牛皮,自己也不是狗仔,自己寫的都是真的,不真他反正也掛了你能咋辦。不過不吃不黑,畢竟自己的boss,咋的也能貶低,張岱又不是愣頭青,除非他覺得老朱家祖傳的四十米長大砍刀,沒傳到姓朱的子孫手里”
先祭一日,太常官屬開犧牲所中門,導以鼓樂旗幟,牛羊自出,龍袱蓋之。
(儀式感很重要)
至宰割所,以四索縛牛蹄。太常官屬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屬朝牲揖,揖未起,而牛頭已入所。已,舁至饗殿。
(牛:你尊重我嗎?臥槽!)
次日五鼓,魏國(公)至,主祀,太常官屬不隨班,侍立饗殿上。祀畢,牛羊已臭腐不堪聞矣。
(鬧著玩,就是玩)
平常日進二膳,亦魏國(公)陪祀,日必至云。
(好了,打完卡,最后該走了)
“所以,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呢?”
人們好奇的問道。
曹七七想了想:
“朱棣親生母親確實不是馬皇后”
“是:碽妃”
《南京太守常寺志》是專門記載冊立、冠婚、祭祀、禮樂等事,
何喬遠的《名山藏》援引其中所記載:“成祖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注:臣于南京見《太常志》云帝為碽妃所誕生,而《玉牒》則高后第四子。《玉牒》出當日史臣所纂既無可疑,南太常職掌相沿,又未知其據。臣謹備載之以俟后人博考。”
(這兩人經過實地考證的)
潘檉章·《國史考異》記載:“《南京太常寺志》所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加之朝鮮使臣《奉使錄》中記載佐證,種種跡象表明:朱棣的生母是碽妃。”
“當然,這個說話至今也存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