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恍然大悟。
“沒錯”
說話間曹七七登上了明樓,來到正前方舉目觀望。三十余米長的明樓氣勢十分磅礴,南面開3個拱門,其余三面各開1個拱門,每扇門上面的門釘為9行,每行9顆,以顯示九五之尊。
曹七七無意中回頭發現,城頭垛居然嵌有一塊題字磚,上書安慶府題詞字樣。
“為什么磚頭有刻字呢?看樣子是燒制上去的”
水友們好奇到。
“因為明城墻的建造為責任制,城磚分別由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的府、州、縣,等部門分別負責燒制,為了確保城磚的質量以及方便追究責任,因而燒磚之初便要求各地在各自負責生產的墻磚上刻有相關府、州、縣以及窯匠的名字銘文,以便驗收查閱。不合格者輕者重新燒制,重則狗帶。”
曹七七解釋道。
“臥槽?還可以這樣?”
“厲害了,還是老朱會玩”
“這樣你跑都跑不了”
這時,曹七七指了指明樓屋頂說到:
“據說修復明樓屋頂的時候,用了約十萬片琉璃瓦,全都是北京琉璃廠定制的”
曹七七走去明樓之內,明樓內沒有石碑,十分空曠,天花藻井上兩千多平方米彩繪,色彩以黃、綠、藍、紅為主,沿襲明代風格,圖案既有團龍彩云式的,也有旋轉花團式的。雕梁畫棟十分絢麗。
曹七七指了指屋頂天花板:
“明樓頂部天花采用了和璽彩繪的畫法,這是明代皇家高等級的彩繪。此外頂外部的斗拱和額方采用以花草為主旋子彩繪法。”
曹七七環視了一圈: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空曠了,總感覺少了點什么,而且....”
她指了指地面,只見地面坑坑洼洼,大多磚石已碎裂。
曹七七沒有多說什么,徑直走出明樓,來到城頭,居高臨下整個明孝陵幾乎大半盡收眼底,崇山峻嶺之中,枝繁葉茂之下,紅墻黃瓦的陵園建筑若隱若現,即使此時為寒冬臘月,仍舊美不勝收。
“真美”
曹七七感慨道。站在城頭,他久久不愿離去。
曹七七忽然有些感懷,悠悠地說到: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可能只有宋元之際和明清鼎革相類似,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異族的入主中原。因而明清易代被稱之為“天崩地坼”的大事,之所以如此,絕不僅是因為證權的嬗替。大家知道是因為什么嗎?”
曹七七問道。
“呵呵,還能有什么?”
神仙子冷笑道: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老王(王夫之)曰過:“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非我族類,不入我論。”
“天崩地坼,是什么意思?”
有人問。
“天崩地坼,出自《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意思是像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