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九嬪名稱稍有變更,但是大抵相同。
《明神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二:萬歷十年三月六日,甲子,上御皇極殿,傳制冊九嬪。
萬歷九嬪分別為:周氏為端嬪,鄭氏為淑嬪,王氏為安嬪,邵氏為敬嬪,李氏為德嬪,梁氏為和嬪,李氏為榮嬪,張氏為順嬪,魏氏為慎嬪。
“哦,所以,賢嬪即是淑嬪咯”
“也許大概可能是”
曹七七不按套路出牌。
眾人:........
老妹兒,出來混,是誰給你的勇氣敢忽悠廣大人民群眾的?
然并卵。
曹七七繼續道:
“至于立太子一事,這是萬歷皇帝造的孽”
“鄭貴妃本就寵冠后宮”
“據萬歷朝戶科給事中姜應麟的后人,在《先太常公傳略》里的記載,鄭貴妃身懷皇第二子時,寵冠后宮已三年矣,明神宗與之戲逐,而傷身,致皇二子早夭。鄭貴妃因而怨懟于明神宗,神宗憐惜貴妃,便與其私下盟誓,若再有生子必立為東宮。”
鄭皇貴妃身負盛寵,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之后,鄭皇貴妃央求明神宗立常洵為儲君。紫禁城西北門有一大高元殿(明朝時叫大高玄殿,清朝時為了避康熙的諱改的名字),供有真武香火,許愿頗為靈驗。明神宗便特意偕鄭皇貴妃前來進香,二人秘密盟誓,將來要立常洵為太子。明神宗御筆寫下手書一張,放于玉盒之中,由鄭皇貴妃代為保管。
后來眾大臣頻頻催促明神宗立儲,慈圣李太后又堅持立皇長子為太子,明神宗最終還是忍痛割愛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國本。國本立定之后,又把當初的玉盒找了出來,玉盒上的封印宛如當年,開盒之后卻發現里面的手書已經被小蟲吞噬殆盡。明神宗因為覺得自己有違誓言,對不住心愛之人,此后二十年間再也沒有來過大高元殿。立太子是在萬歷二十九年,到萬歷四十八年明神宗駕崩,恰好將近二十年之久。
眾人:.......
He.tui!渣男!
曹七七聳了聳肩:
“國本之爭之前說過,就是太子之爭”
“明末宮廷三案其中梃擊案與紅丸案基本都是針對明世宗朱常洛的”
首先,梃擊案。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征治事件。
梃擊案的背景就是國本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