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說法則是由明朝萬歷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在他寫的一本《萬歷野獲編》中記載,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的稱呼。
但無論哪一種,這一說法有流傳。
“那奉天承運呢?”
水友好奇道。
奉天的來源于《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至于“承運”,又牽扯到鄒衍的“五德始終說”。
曹七七穿過大宮門,前方視野豁然開朗,神道筆直向前,前方一座碑樓若隱若現。
她自顧自說道:
“鄒夫子認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個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黃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環往復,朝代便興亡絕續。”
[奉天成運皇帝,詔曰]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運之道的皇帝下詔書說”。
“那欽此呢?”
欽,意為敬。欽此,意即恭敬地引文至此。
欽此一詞,象征皇帝到此親自頒布詔書(親臨此地)。
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如:欽此欽遵(舊時閣臣代皇帝批閱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啟奏時使用的語言,指圣上旨意在此,領旨者遵命而行)。
“哦哦,原來是這樣”
眾人恍然。
曹七七接著說道:
“[欽此]二字表示引文結束。故欽此二字實際上亦起到現代標點中句號與后引號的作用,就是到這里結束的意思。”
曹七七話鋒一轉說道:
“其實真實的皇帝圣旨并沒有奉天成運,皇帝詔曰和欽此的這些套話”
圣旨因具體的內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詞,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
”詔曰”
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寫的)
“制曰”
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
凡是圣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達于普通百姓。
(制曰,是由皇帝親手所寫的)
“敕曰”
有告誡的意識。
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候,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皇帝的文書只有這三種嗎?”
水友好奇。
“并不是”
曹七七否定到:
“皇帝下達的文書,有制,詔,誥,敕,冊,祭文,祝文,諭,旨,寄信,電旨等。”
“納尼?”
“前幾個我可以理解后面寄信,電旨是什么鬼?”
“穿越了?”
Ps:感謝:fairy-of-swo(56票)、從心(32票)、樸燦烈樸sir(19票)、王中王雄霸、ZGR風華企鵝王22王企鵝、金峰(4票)、書友2021***3852、書友2021***0004,投的票票,感謝大家的支持,唉,本人隔離中,大家十一都一切安好吧,出門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哈,狗命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