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七頗為無奈:
“和秦始皇一樣,漢武帝劉徹迷信神仙,熱衷于封禪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揮霍無度。在位晚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宮廷發生“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
“巫蠱之禍?”
“又是國本之爭?”
“這個我知道”
神仙子開口:
“漢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后宮有多位佳人先后失寵,為重新獲得帝王的恩寵,后宮諸位多邀請女巫入宮,試圖以巫術達到目標,同時對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蠱之術,一時間后宮迷亂,時有發生因后宮的巫蠱之事而牽連朝中大臣的事件。而此時的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失去漢武帝的寵信,同時外戚家族衛氏于朝廷當中的權勢日盛。”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通奸,公孫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
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陷害太子,并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太子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后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于清醒過來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于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志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這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曹七七道:
“有學者認為,巫蠱之禍實為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太子劉據的自殺讓漢武帝多年培養的接班人計劃落空,劉氏接班人大量受牽連,朝中大臣也多受誅連,導致后來的霍光專權。”
漢武帝死后,幼子劉弗陵登基,是為漢昭帝。漢昭帝早逝無子,霍光等人于是立漢武帝之孫劉賀,劉賀登基不久因為品行惡劣又被霍光廢掉。然后,霍光立了廢太子劉據唯一幸存的孫子劉病已為帝,漢朝帝位回到劉據的后裔手上。
“尼瑪,虎毒還不食子,漢武帝是個人?”
人們罵罵咧咧。
“寡人高高在上,漢武帝也不為過”
一時間直播間氣氛低落。
見狀,曹七七轉移話題到:
“好了,帶你們去看看神功圣德碑亭”
說著她轉身折回氣勢恢宏的碑亭,重檐歇山頂的碑亭處理在神道中央,這座碑亭形式與之前清朝幾乎相同,同樣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基座上。臺基邊寬23.1米,亭高25.14米,四面檐墻各有一個拱券式門洞。
曹七七指著面前的碑亭說道:
“這是明十三陵內6座神功圣德碑碑亭中唯一石券頂的碑亭,景陵、泰陵、康陵、永陵、德陵、思陵6座圣德碑都是露天的”
“露天的?”
人們難以置信。
“是的”
曹七七說著邁步踏入碑亭,亭內,迎面矗立著一尊赑屃負碑,碑高約8米,由整塊青石雕成,經歲月蹉跎,通體黝黑。
碑首蟠有6條螭龍,碑下為一只昂首的赑屃,赑屃腳下踏有波浪形狀的石臺。碑首的正面是篆書刻的“大明長陵神功圣德碑”
“長陵神功圣德碑?”
水友們有些懵:
“這不是在主神道嗎?”
“這座石碑的確是長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