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筆法
缺筆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筆劃。
此法大約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頗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寧碑》為避諱,書“世”作“卅”孔子名丘,為封建統治者奉為圣人。
清雍正以后,規定書孔子之名作“丘”。
空字法
空字法是將本字空而不寫,或畫以“□”,或書以“某”字,或直書以“諱”字。如漢景帝名劉啟,在立他為太子時,有司因避諱而曰:“子某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史記·孝文本紀》)唐高祖李淵祖父名虎,唐追尊為景皇帝,廟號太祖。
唐人撰《隋書》,為避諱,書隋將韓擒虎作“韓擒”,空“虎”字。同書為避李世民諱,書王世充作“王充”,空“世”字。后人有不解避諱之意者,在傳抄或翻刻時,誤為“韓擒”、“王充”。
避名稱字
即遇人名犯諱,則避用其名而只以字稱。
南朝劉宋,王懿字仲德,王睿字符德,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因此以字相稱;房玄齡等撰《晉書》,避唐高祖諱,避名稱字,所以公孫淵就稱公孫文懿,劉淵就稱劉元海,褚淵就稱褚彥回。
“類似避諱的事情在歷史上有許多,比如:姮娥→嫦娥、王昭君→明妃、蔡昭姬→蔡文姬、觀世音→觀音、民部→戶部、趙匡義→趙光義、齊桓公→齊威公、唐玄宗→唐明皇、廣寧門→廣安門”
“那哀家和本宮是避諱嗎?”
有水友問。
“并不是”
曹七七道:
“哀家一詞為今人杜撰之詞。影視劇中,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稱。其含義是自稱可憐之人,無夫之哀。”
歷史真實中的皇后,無論何時都不自稱哀家。
哀家一詞主要由哀子一詞演變而來。
《禮記.雜記上》: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古時居父母喪者的自稱為哀子,后來,父在而居母喪者自稱哀子。
古時候,喪夫的尋常女子自稱“未亡人”。
而本宮則不同。
曹七七摸了摸文官的石像生:
“本宮:古時候一宮之主的自稱。”
有三種情況可以稱本宮。
(1)皇后和擁有獨立宮殿的嬪妃的自稱(古代皇宮并不是所有的妃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宮殿);
(2)皇太子(皇太子居住在東宮,可以自稱本宮)和成年的公主(公主在成年后,便擁有一座自己的宮殿,可以自稱本宮);
(3)武俠小說經常出現某某宮,而那個一宮之主,便可自稱本宮(不分男女)。
古代皇宮中有很多宮殿,只要是一個宮殿的主人都可自稱“本宮”。
比如,太子叫“東宮”,可自稱本宮,這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
皇后可自稱本宮,還有一些人,譬如公主,有正式封號的可以自稱“本宮”。
嚴格一點來講,只有一宮之主才能這樣自稱,而一宮之主的正確含義,比如‘東宮’‘西宮’這樣的統御者,才能著稱,并不是說住在宮殿里的都能這樣自稱。
但太后和太皇太后一般不會自稱“本宮”的,而是自稱“老身”。
“老身”又是比較謙虛的自稱,大多是對公主、皇子之類,沒聽說過對妃子這么說的。
本宮表示一種尊敬和謙虛。
注意:重點來了!
本宮并非只是女性專有的自稱,男性也可以自稱本宮。
本宮與哀家的區別是:
哀家是老公掛掉的皇后,一般戲文里用于太后、太皇太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