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鑒定,龍首、龍身、龍爪、背鰭等部位均是單獨制成后,進行整體圖案的焊接組裝完成的。
冠上僅龍鱗就用了8400片,這就需要工匠在焊接時不但要花費很大的氣力,還要以積累多年的工作經驗,掌握適當的火候,才能完成這樣高難度的工藝制品,因此說金冠之珍貴除質地全為金絲外,還在于整體的拔絲、編織、焊接等方面的高超技藝。
目前金冠在我國僅此一頂,堪稱國寶。
根據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萬歷皇帝的棺槨多以下葬生前所用之物。
其中帽子出土了七頂(六頂冠一頂盔),分別為兩頂冕冠、一頂皮弁冠、一頂盔、三頂翼善冠(萬厲皇帝躺在棺槨里戴著其中一頂烏紗翼善冠)而金冠放在旁邊的圓木盒里,便是這金絲翼善冠。
“事死如事生?”
眾人蒙圈。
“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說: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樣。”
曹七七解釋說:
“《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
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秦始皇陵地下寢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銀珍寶雕刻鳥獸樹木,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
“懂了”
自打曹七七開口說第一句他們就懂了。
“狗大戶,真享受”
“中國有五大皇冠”
曹七七道:
“第一、唐朝九龍翼善冠”
第二、萬歷帝金絲翼善冠。
第三、李自成金絲冠。
第四、萬歷帝烏沙翼善冠。
第五、乾隆帝盤龍東珠冠。
這五大皇冠每一個都價值連城,意義非凡。
“那皇后呢?”
“皇后?”
曹七七沉吟片刻:
“那必須有,皇后頭戴的叫:鳳冠”
鳳冠是皇后的禮帽,是皇后在接受冊命、拜謁宗廟祭祀祖先、參加朝會時所佩戴的。
據明永樂三年(1405年)的《明會要》記載,當時規定皇后的鳳冠為“九龍四鳳冠,漆竹絲為圓框,冒以翡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結珠,余皆口銜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樹,小珠花如大珠花三數”。
“定陵皇后鳳冠有:三龍兩鳳冠、六龍三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
三龍二鳳冠為孝靖皇后所戴。
該冠通高31.7厘米,上寬34厘米,外口徑19厘米,內口徑17厘米。博鬢長23厘米。寬5厘米,重2165克。
該冠以髹漆細竹絲編制,通體飾翠鳥羽毛點翠的如意云片,18朵以珍珠、寶石所制的梅花環繞其間。冠前部飾有對稱的翠藍色飛鳳一對。冠頂部等距排列金絲編制的金龍3條,其中左右兩條口銜珠寶流蘇。冠后部飾六扇珍珠、寶石制成的“博鬢”,呈扇形左右分開。冠口沿鑲嵌紅寶石組成的花朵一周。
該冠上還有翠云80片,珍珠3426顆,寶石95塊,博鬢左右各三扇。
明孝靖皇后三龍二鳳冠色澤艷麗,龍鳳姿態生動,端莊絢麗,充分體現了皇后母儀天下的高貴身份,也體現了明代累絲點綴工藝的高超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