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油飾彩畫和屋頂瓦獸也有等級規定。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級差別,違者勒令改建。
清代
清代與明代的建筑等級制度大致相同:
親王府門五間,殿七間;
郡王至鎮國公府都是門三間,堂五間,但在門和堂的重數上有差別。
“明清之前說過”
曹七七重復道:
“基本可以劃分為(規制從高到低):重檐廡殿、重檐歇山;單檐廡殿、單檐歇山、懸山、硬山、卷棚、單坡;圓攢尖、八角攢尖、四角攢尖。大致如此,但有些建筑上可能采用不止一種樣式,比如故宮內的萬春亭,就采用了四面抱廈和圓攢尖,是宮內所有亭類建筑的最高等級。”
北京大量四合院民居均為正房三間,黑漆大門;正房五間,是貴族府第;正房七間則是王府。江南和西北各城市傳統住宅多涂黑漆。這些都是受明代以來建筑禁令所限的遺跡。
“在古代,除了屋頂式樣、開間數、建筑色彩外,還有彩畫樣式、臺基與欄桿、鴟吻與脊獸、門釘、窗欞與門枕石等受到嚴格限制”
曹七七道:
“譬如:彩畫樣式的等級”
彩畫樣式還有等級?
眾人大驚。
“那必須的,方方面面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所謂穿越小說過去改個大房子,可能房子還沒蓋好,人就沒了”
曹七七笑道。
眾人:臥槽?
只聽曹七七繼續道:
“宮殿建筑彩畫主要分為三類: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和璽彩畫是古建筑中彩畫等級最高的一種。
和璽彩畫,又稱嚴大義。這種傳統宮殿建筑彩畫在清代是一種最高等級的彩畫。
由枋心、藻頭、箍頭三部分組成。枋心位于構件(梁枋)之中,占構件的三分之一,內多繪龍、鳳等圖案,且大面積用金,因此最為亮麗輝煌。枋心與藻頭之間有Σ形括線相隔,為識別和璽彩畫最顯著的標志。
故宮建筑和璽彩畫根據建筑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紫禁城中軸線上各殿座及其他宮的主要殿座多繪以和璽彩畫。
旋子彩畫等級次于和璽彩畫。
多用于較次要的宮殿、配殿、門及廡房等建筑。旋子彩畫藻頭圖案的中心有花心(旋眼),花心的外圈環以兩層或三層重疊的花瓣,最外繞以一圈渦狀的花紋,稱做旋子。旋花以一整兩坡(一整團旋花、兩枚半個旋花)為基本構圖。隨著梁枋、檁枋和大小額枋的長短高低,畫面旋花可以有不同的組合。
旋子彩畫枋心有龍錦枋心、一字枋心、空枋心、花錦枋心等,紋飾視藻頭旋花類型而定。按各個部位用金的多寡和顏色搭配的不同,旋子彩畫分為渾金旋子彩畫、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雄黃玉9種,采用某種類型視建筑的等級而定。
蘇式彩畫多繪于宮廷花園中的亭臺樓閣。
蘇式彩畫的畫面枋心主要有兩種式樣:一是將檁、墊、枋三部分的枋心彩繪成半圓形,稱搭袱子,又稱包袱;二是采用狹長形枋心。包袱的輪廓線由淺及深的逐層退暈。藻頭部分繪各種像形的集錦式的畫面,外加卡子作括線。
紫禁城建筑雖然始建于明代,但現存的彩畫大部分是清代所繪,留存下來的鍾粹宮、長春宮、儲秀宮、南薰殿、澄瑞亭等幾處明代彩畫,已是鳳毛麟角。
蘇式彩畫在紫禁城園林建筑中廣泛采用,其中尤以乾隆花園中建筑的蘇式彩畫最為精美。蘇式彩畫比和璽、旋子彩畫布局靈活,畫面所用題材廣泛,更適于居住生活區域的建筑,因此清代晚期,在慈禧太后居住過的儲秀宮、翊坤宮也繪了這類彩畫。還有乾隆花園倦勤齋內裝點戲臺環境的海漫式彩畫,此外,天花、藻井、斗栱也要飾以彩繪。
“那宋朝呢?”
忽然有人問到。
“。按『營造法式』卷十四彩畫作制度,將當時彩畫歸納為六種形式,即五彩遍裝、輾玉裝、青綠迭暈棱間裝、解綠裝、丹粉刷飾和雜間裝。”
曹七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