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駕崩后的喪葬流程:
一、葬前的喪禮:
1.皇帝駕崩后,首先由宰臣宣讀遺詔。遺詔又稱“遺制”。
所謂“遺制”是皇帝生前擬定的詔令。
“遺制”包括:自述、繼位人以及嗣君“柩前即皇帝位”、“諸軍賞給”、服紀與陵制。
(ps:注:南宋帝王遺制明確規定:無禁祠祀嫁娶。)
2.新帝登基。
3.由新帝先任命負責喪葬事務的官員,其中最重要的為山陵五使。
山陵五使:山陵使、禮儀使、儀仗使、鹵簿使、橋道頓。
山陵五使又稱為:大禮五使、南郊五使、
五代后梁以河南尹為大禮使,分置禮儀使、儀仗使、法物使。
后唐始置五使,以宰相為大禮使,兵部尚書為禮儀使,御史中丞為儀仗使,兵部侍郎為鹵簿使,開封尹為頓遞使。
后周沿襲此制,惟以禮儀使歸太常。
宋初以宰相為大禮使,太常卿為禮儀使,御史中丞為儀仗使,兵部尚書為鹵簿使,知開封府為橋道頓遞使。
其后,如太常卿、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缺席,則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尚書乃至丞、郎為之。
其中,
五使之首的山陵使慣例由宰相擔任,其他有禮儀使、儀仗使、鹵簿使、橋道頓遞使。
【山陵使】顧名思義: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稱山陵。山陵使掌皇帝喪葬之事。
【禮儀使】:五禮之儀:一曰吉禮,二曰賓禮,三曰軍禮,四曰嘉禮,五曰兇禮。”
【儀仗使】:掌皇帝親行祭祀及舉行大禮之有關儀仗事宜。
【鹵簿使】:掌天子車駕儀仗次第。(鹵薄與儀仗的區別:鹵簿包括儀仗,但儀仗絕不包括也不等于鹵簿。)
【橋道頓】:頓,即宿食之所。掌事先周知皇帝郊祀時所要經過的道路橋梁,安排皇帝居息之所,并運送郊祀需用之物至舉行郊祀之處。
眾人:???
臥槽?還有這么多講究?
“那必須的”
曹七七繼續道:
此后,
4、皇帝駕崩后的四至八天“大殮成服”。
“大殮成服?”
眾人迷了。
“那是什么?”
曹七七嘆了口氣道:
“大殮成服”,分為:“大殮”與“成服”。
“大殮”:
(將死者尸體入棺)/堂停尸三至五天,擇吉時(一般為漲潮時)入殮,“入木“、“入殮“、“落材“。孝子孝孫及嫡系子侄均跪在棺木四周。
“成服”,指盛服;舊時喪禮大殮之后,親屬按照與死者關系的親疏尊卑穿上不同的喪服。
語出《禮記·奔喪》:“唯父母之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若未得行,則成服而后行。
“除了大殮還有小殮”
“小殮,在第二天就入殮”
成服后即進入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