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交談中,張牧發現這名叫做劉可的記者,的確對張牧和騰牧游戲公司非常熟悉。
顯然來之前是做足了功夫的,加上劉可的專業素養,讓這次談話非常愉快。
快結束的時候,劉可還專門向張牧透露了一個信息。
說游戲委員會正在完善游戲法,讓張牧注意一下。
對此,張牧表示非常感謝,然后親自將人送出了大樓。
看見對方坐上了公司代步車之后,才隱下臉上的笑意,心事重重的走進了公司。
政策監管不斷加強是一件好事。
不僅能讓整個游戲市場正規合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這樣有利于整個社會的事情,他肯定是會積極相應的。
說實話,這個游戲防沉迷政策出來之后,他并不擔心公司旗下的這些游戲。
他真正擔憂的是他展望中的電競行業。
不要說他公司的這些游戲了,對于大部分網絡游戲來說,這個防沉迷新規其實不會太造成影響。
一來,未成年人沒什么錢,不是主要消費群體;
二來,未成年人充值屢惹爭議,一旦處理不好會非常麻煩。
其實新規出臺之前,就有許多游戲廠商主動放棄未成年市場。
但電競這塊日子就沒有那么好過了。
電競只是一碗‘青春飯’。
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正是自己職業人生的起點,而對于許多電競選手來說是已經逼近了職業生涯的終點。
由于電競項目對于熟練度和敏捷度的要求,尤其高于其他傳統競技體育項目。
從人的生理角度來說,年紀在16-26歲的時候反應速度是處在巔峰期,所以電競選手的年齡基本都集中在這個區間內。
再者,傷病是所有運動員的天敵,對于電競運動員來說同樣如此。
職業電競選手每天要進行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高頻率點擊鼠標、操作鍵盤,除了手上進行操作外,別的地方幾乎是一動不動。
長時間在電腦前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與肌肉的高度緊張,長久下去,各種健康問題就會找上門。
雖然幾乎每個游戲俱樂部都有‘煮飯阿姨’,但這些年輕的選手們依然熱衷于用外賣和高熱量的宵夜,來滿足自己的味蕾。
在電競圈子里流傳這樣一句話,‘電子競技沒有夜晚’。
選手都到中午才起床,下午開始訓練一直到凌晨,這些都是常事。
嚴重紊亂的作息讓這些本應該處在黃金時期的年輕人,身體脆弱到還不如父輩人。
他們很多人都有頸椎引發的間歇性頭疼,睡眠質量很差,這些都很影響賽場表現。比賽是節奏很緊張的。
電競雖然對身健康要求不高,但是對職業選手游戲的各方面要求非常高,一旦表現不好,俱樂部就會換人,因此選手也承擔著很重的心理壓力。
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在18歲之前,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這個世界新發布的防沉迷新規和前世一樣的話,也就意味著未成年每周最多只能游戲1—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