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開始響了起來,一開始是稀稀落落的掌聲,然后,掌聲像雷聲一樣的響起來。整個放映廳都被掌聲所充斥,掌聲組成一片海洋,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放映廳前排中間所坐的電影主創們匯聚。
一部電影受不受觀眾喜歡從這部電影放映結束那一刻,觀眾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就足以說明。
周云等幾個主要演員們在看完電影的那一剎那,因為成片所展現出來的故事內容和他們所拍攝時的故事內容的差異而感到的驚異,都很快就被周圍人們的熱情反應所掩蓋了。
從放映廳的觀眾們的反應就能夠看出來,他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這部電影,并被這部電影所打動。如果說周云在威尼斯已經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那對曾莉莉和汪鏡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國際的場合,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對他們電影的喜愛。
觀眾席中有人歡呼,好像在為他們喝彩。
這種如海如潮的歡呼和掌聲,只要經歷過一次,就會上癮,再也戒不掉。
布萊恩先生走過來,給薛琴一個熱烈的擁抱。
他用長輩看待晚輩那種慈愛的眼神注視著她,說“恭喜你,你拍出了一部非常了不起的電影,我為你感到驕傲。”
布萊恩的鼓舞讓薛琴特別感動。
施羅琦也擁抱薛琴,看周圍媒體的反應就知道,媒體們對這部電影同樣感到新鮮,喜歡。
主創上臺。
大家都把周云往中間讓,周云本想讓曾莉莉站在中間,可推讓不過,只好和薛琴一起站在中間。
大家提問很激烈。
各個國家的電影媒體都被這部電影點燃了興奮之情,爭先恐后提問。
大家最關注的其實是薛琴這位導演。
其實,好的電影是會有影迷的。好的作者型電影導演,影迷甚至不比當紅電影演員少。看看昆汀,看看姜文,就知道了。
幕后這部電影,在大家看來,完全就是薛琴個人的獨白。她作為一個女導演,拍了一個女導演拍電影的故事。這樣的互文,想不讓人聯想到一起都難。
“薛琴導演,你拍攝這部電影,是取材了很多真實經歷嗎”果然立馬有記者提問,“你在這部電影中非常鋒利地諷刺了制片公司的和大牌影星的自大,是不是對某些經歷的一種復刻”
薛琴答“如果把這部電影理解為簡單的復刻我的經歷,那其實不太符合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我其實沒有想嘲諷什么,也沒有想指責什么現象,我只是做了這么一個故事的架構,去講一個人對自己的捍衛。重點是對自己的捍衛,而不是嘲諷和指責。”
周云聽到薛琴這么說,點了點頭。
“你覺得周云演得怎么樣周云飾演的這個導演,是否有你的影子”
薛琴答“或多或少有吧,不可能沒有,只不過就像我之前那么說的,實際上,這個電影它本身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和一群虛構的人物,我會在每個人物身上都投射放一點自己的東西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但并不是說其中某一個人物的原型就一定對應著某某某,我覺得大家也不要去做這種無聊的事情,電影就是電影,電影不是現實。”
薛琴的話讓周云有些感慨。
這時,忽然有人問“為什么這個電影就結束在一個唾沫上呢不會擔心這一幕過于粗俗嗎”
薛琴看向周云。
周云知道她這是讓她作答的意思。
周云想了想,說“我想導演并不是為了展現粗俗而去展現粗俗吧,但,我始終覺得,當一個人真的憤怒的時候,是不會去考慮自己的動作還是否優雅,而在這個電影里面,這個粗俗的動作也許也是代表著,我不想裝了。我演的這個女導演前面為了讓這部戲能繼續拍,很多地方都委曲求全,做了很多她本身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到最后,她釋懷了,放棄了,不再打算委曲求全了,她吐那口唾沫,更多是一種象征吧,就是,好了,現在我無求于你們了,你們都滾蛋吧。類似這樣一種態度。”
主創采訪結束,施羅琦張羅了一個觀影午宴。
有很多人來參加,包括沒有參加首映禮的人。
這種午宴本身社交屬性最重。施羅琦跟她要寒暄的人寒暄,周云作為女主角,也承擔著社交的重任。當然,戛納電影節是評審團制,這種公關和社交對評獎結果沒有作用,但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獎項,而是為了賣片。
周云忙到最后,都沒吃什么東西。
但所有人都很開心,幕后口碑大獲好評,接下來就看場刊評分了。
施羅琦說“我覺得你可以跟四個殺手繼續請假了,按照這個反應,幕后怎么著也能拿個獎”
717115325752886ht,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