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說她采用了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她該抓馬的時候,也非常抓馬,發火,發號施令,給人一種脾氣不好、頤指氣使之感,肉眼可見的壓力大、脾氣暴躁,尤其是戲要黃、拍不下去的時候,黑云壓城,她整個人都仿佛被陰魂纏繞。
姚遠風最愛她壓著自己脾氣去說服尤江和曾莉莉兩人留下來拍戲的那一段。
火都窩在心口了,見著人,還得陪著笑臉,求人留下。
姚遠風有過這樣的經歷,感同身受。他猜,也許做這一行的人,更會感同身受。
這部戲,又紀實又抓馬,有一股生野之氣。
姚遠風喜歡得很,劇本、臺詞,每一句都抖著才華。
而演員們將這些臺詞念得抑揚頓挫,跟點鞭炮似的。
特別好。
平心而論,在看到這部電影之前,哪怕它都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姚遠風都覺得運氣成分巨大。
他相信,如果沒有施羅琦在背后運作,這部電影不可能這么順利地入圍主競賽單元。
可看到這部電影,姚遠風又覺得,這樣的電影不進主競賽單元,什么樣的電影進
幕后太具有作者性。它的戲劇性不是商業的戲劇性,而是一種劇作的戲劇性,人物的戲劇性,故事和人物的矛盾被點燃,給人不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一種更荒誕的感受。
矛盾不斷地移動,主線是一個巨大的疑惑,電影中的這部電影,是否能夠繼續往下拍
到最后,周云一場長達七分鐘的情感爆發獨角戲,將她對情緒的掌控力分毫畢現地占據著大銀幕的每一個毛孔。
她瞪著大屏幕,壓制著自己的怒火,但越來越壓制不住,最后憤而起身。
“你們愛拍拍,不拍拉倒,去死吧你們”她像一頭咆哮的巨獸,終于還是露出了電影一開頭的那個真面目,青筋暴凸,眼睛睜大,歇斯底里的怒火再也不壓制。
憤怒,如一座火山爆發。
姚遠風再次被震撼。
天才。
他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
電影的結尾,她站在自己房間窗戶的邊上,冷冽地看著尤江和曾莉莉一前一后地帶著自己的人走出去。
他們在樓下抬頭看向她。
她看向他們。
近乎靜態的三秒,她啐了一口唾沫,吐出去,唰一下關上了窗。
電影,終。
這也是周云第一次看到幕后的成片。
她嘆為觀止。
因為,按照最開始拍攝的劇本,這個故事的最后應該是她飾演的導演跟演員們達成和解,拉到資金,繼續拍攝那部電影,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誰知道,薛琴竟然把那些段落都給咔嚓剪掉了。
而這個結尾的部分,在原來的劇本中,應該是他們兩個要走,她吐了一口唾沫,下一秒又跑出去求他們不要離開。
薛琴竟然把這一部分單獨拿出來,用作了結尾。
放映廳燈光亮起。
周云的第一個反應是和尤江、曾莉莉、汪鏡三人面面相覷。
最終呈現的成片,跟他們拍攝的內容其實有很大的出入。薛琴通過剪輯,完全剪出了另一個走向。
可周云也必須承認,剪出來的這個版本,很牛。
最后的這個結尾,充滿了一種泄氣似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