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大的依仗就是熔爐,各個廢舊物資回收企業才是他財富的真正來源。
陳樹儉說完打算以后也提出了問題:“你說咱們的廢鋼鐵加工廠是建還是租呢?”
陳立東說:“爸,您不用考慮資金問題,咱們能建就建、不能建再租。
能收購當地停工停產企業也行。
我已經委托人編輯了一套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技術資料匯編,印刷出版后發給我們的企業。
以后我們不僅要收購廢舊鋼鐵,銅、鋁、鉛、鋅等其它金屬也要收。”
眾人都感慨陳立東對父親的支持,真是親爺倆啊。
陳樹儉卻在發愁:“廢鋼廢鐵咱們做得熟,其它的不懂啊。”
陳立東想了想說道:“無非是驗質、評估、作價。可以搞一個遠程查驗系統,收料的時候讓系統幫忙把關。
您老堅持抓大放小就行,小的收購交易就由回收站、回收廠自己定;
大宗、大件報到你和姑父那兒,我再安排倆助手,給你們當參謀,幫你們出出主意、算算賬。”
陳樹儉心說:又是系統、又是遠程,收個破爛也得玩高科技,我五十出頭的人了,還得學這些東西......
接下來尹福德匯報韓江鐵廠的考察情況。
韓江鐵廠現狀更加糟糕,到去年年底已經停產。
韓江鐵廠領導們跟尹福德商量,能不能搞租賃模式。
就是把場地、設備出租給東華鋼鐵,工人身份不變,待遇參照東華的薪資福利執行。
也跟貸款銀行進行了溝通,欠銀行幾十個億的債務掛賬處理,以東華的租金支付銀行的利息。
陳立東聽完也是撓頭,是否可行,心里沒底,便讓大家發表意見。
張兵首先反對,“韓江離著藍市3000里,太遠了,集團這邊的資源用不上,鞭長莫及啊。”
尹福茂也說:“我是搞高爐、轉爐的,但我們東華缺乏這方面的人。想要接手,沒有人;去的人少了,又不好管理。”
陳立春嘆了口氣說:“恐怕我們去,也只能扮演‘出資人’這個角色,八成雞飛蛋打。”
陳立東聽到這里,說道:“那......這件事先放下,過段時間我去那邊考察一下。
福德二哥,東平區的陶瓷廠要整合了,咱們準備接手,主打陶瓷切削刀具。
這個攤子你先過去撐起來,技術上有沈興老爺子做后盾,他的幾個學生馬上過來當總工,你負責抓管理和生產。
廠子規劃面積300畝,現有的辦公和配套設施先不動,抓緊對車間和設備進行改造升級,上燃氣窯爐和配套的生產線,工藝方案確定后,咱們自己能制造的設備,實行內采。
至于投資公司,咱們東華投資現在幾個人啊?別就你一個光桿司令吧?”
尹福德嘿嘿笑著說:“不是光桿,還有個小梁子。”
這時會議室后邊一個人站了起來,“陳董,我是投資公司的新人,我叫梁國英。”
陳立東看了看這個人,個子不高,有些黑瘦,說一口普通話,但是他的名字有點耳熟。
“哦,你是哪的人?”
梁國英剛想坐下,聽陳立東問,又站起來說道:“中州沙穎人。”
“哪年的?”
“73的。”
“以前在哪干過?”
“我92年師范畢業,教了兩年書。后來到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任業務員,去年被派到薊市。
去年國慶的時候從那邊辭了,應聘到咱們鋼廠銷售處,成立集團時我又報名到了投資公司,一直跟著尹經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陳立東想了半天,只覺得名字熟悉,但想不起這個名字有啥突出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