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后一番,竟是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過于冒進。要是尋常人家的本分趕路人,在這家飯鋪中遇到了徐天和這般的地頭蛇,想必都會隱忍下來,吃個啞巴虧。也就是他命數不好,碰上了劉睿影這位中都查緝司的省旗。最后鬧得個連全尸都留不下來的后果……
雖然查緝天下,懲惡揚善本就是中都查緝司的分內之事。對于劉睿影而言,也是他的職責所在。方才大義凌然,威風八面,逼了堂官,綁了樓長,的確是痛快!但回頭一看,自己等人一開始想解決的問題卻仍舊是一籌莫展……
劉睿影不由得想起以前在茶館書寓中聽那些個說書人講過的所謂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故事。那話本兒里的俠客,都有使不完的力氣,用不完的時間,和花不完的銀子。不論去到哪里,都是有酒有肉,大吃大喝。現在看來,這些俠客也就注定了只能活在話本兒里。現實的世道,若是真有人如此,定然是活不過三日。
要么是太過招搖,被人殺了。要么是日夜顛倒的替人出頭,自己累死。亦或是花完了錢,最后餓的連拔劍的力氣都沒有,餓死在街邊。
人死如燈滅。
一個死人,縱然生前受萬人敬仰,有萬丈榮光,又有何用?死了就是死了,什么都帶不走,什么都記不得。不要說什么人走茶涼,人心淡漠之類感慨。健忘的其實不是大家伙,而是整片天地。
倘若一個人真就讓人這么永遠的惦念下去,那像這般的偉人,想必日后卻是再也不會有了……但凡有個冒頭的,大家都會細細打量,急著據評頭論足的說一通。只有和前面那位有絲毫不符,立馬就會一棒子打子,再無翻身之日。
這種健忘,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促進。
穿衣服,買玩意兒還講究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人更是應該如此。
相比之下,那些個讀書人卻是就要好得多。他們對于這人間,天下,世道,總是不滿意,總是有一肚子的牢騷。但禍從口出,說多了難免招惹麻煩。那些個俠客心中有膽,手中有劍,自是不怕。可讀書人的手卻只能舉箸提筆,心里想的也都是文章千古事,代代永流傳。
對他們而言,寫出一篇好文章,要比行俠仗義一百次都有用得多。這么想雖然有些過于自私,但仔細琢磨一番,卻發現的確就是這么個道理。
劉睿影也讀過書,雖然沒能寫出什么文章,但起碼也能算是半個讀書人。像是他這般手能提筆又能拔劍的,著實不多。但也就注定了他比單純拿劍或是提筆的人,更加悲慘……
在博古樓中的時候,他就因為隨身配劍,而被那些個所謂讀書人指指點點。一介武夫都能算得上是好詞,至于別的話,更是不堪入耳。但出了廟堂,走到真正的江湖之中,劉睿影卻是又發現這講道理根本無用。
大家看的還是誰的刀鋒狠,誰的拳頭硬。至于道理……誰有那閑工夫聽你掰扯?大抵都是一言不合,上來就動手解決。要說這些事奇怪,也當真是不正常。但劉睿影卻記得,文道中供奉的一位先賢,也曾說過‘勇士不忘喪其元’這般的慷慨陳詞。怎么到了如今,竟是都被丟的一干二凈?
也不是讀書人沒了骨氣,膽小如鼠。更不是江湖客大字不識,只知強暴。而是劉睿影這般文不文,武不武的處事與這世間的兩撥人都顯得格格不入。
一道窄門,尚且可以側身通過,但要是身處夾縫,便只能是動彈不得。劉睿影這么一番神游物外之后,卻是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如此事情,古人怕是想的比他要早得多,也要久的多,但都沒有想出什么所以然來。如今他一個初出茅廬,乳臭未干小子來想這些問題,著實是有些滑稽可笑。不如多看看眼前,先想辦法弄來三匹馬,及時上路才是正事。
“要不……”
華濃吞吐半句,繼而把目光丟向了隨吳樓長而來的那幾位查緝司站樓中人。
他們可是各個騎馬而來,還都是良駒。
劉睿影把他們幾人打量了一番,看得出他們早已都成了驚弓之鳥。都是查緝司同袍,劉睿影看到他們這般可憐的樣子,也有些不忍,便擺了擺手,沒有同意華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