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酒三半那逍遙的模樣,眼里只有酒,哪里還管其他?
他倒是自在的很,苦了他還要替他與這些人糾纏。
劉睿影正猶豫間,忽然耳朵一動,卻又是擎中王劉景浩的勁氣傳音。
聽完后,心中也有了底氣。
正巧他這一路的見聞,憋了滿腹,還未曾有合適的機會說道說道。
雖然有些發牢騷的嫌疑,但劉睿影著實有許多話想說,并不只限于今日在場的眾人,而是對這整個人間世道。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劉睿影放眼全場,在座的能有幾個真正尊崇學問的人?
若是這學問做到最后,并不能夠超乎功利,所學的一切反而讓人更加庸俗又不切實際,還不如歸于山野,耕田漁獵,自在舒心。
“這位大才,卻是有些狹隘了。此間的‘勇’,并非是勇武,而是擔當。試問那些個盜匪之流,有何擔當?逞一時之勇武,不過是匹夫而已,毫無遠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皇朝無德無仁,尚且都被在座五王推翻,何況盜匪,豈能長遠?”
劉睿影說道。
“劉典獄此言極有道理,君子當然要有遠慮,但若是太過于宏闊,豈不是忽略了自身的心性?”
通今閣中人猶如走馬燈板,一個接一個的站起來發難。
劉睿影卻是泰然自諾,不亂方寸。
“君子本就應該胸懷天下,這興亡匹夫有責之說,在坐的列為大才,想必比我懂得多,悟的透。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唯有在窮途末路,困窘于不堪境地時,還要不放棄自我所堅守的心性,方才是君子!”
“先賢盧故之典,眾位難道忘了不成?”
一直未曾言語的徐斯伯順著劉睿影的話開口說道。
話音一落,通今閣眾人立馬便安分了許多,各個面露沉思之狀。
盧故是皇朝時期的文道宗師,作品留下不多,但一首最為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卻被廣為傳頌。
其中有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道出這位先賢當時的困頓,但身為君子,這般潦倒的時候,他心中所想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盡歡顏”。
而他的后世子孫,更是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如若說唯有君子才會有此大志,不如說唯有此大志,方才是真君子!
“唉……”
劉睿影突然嘆了口氣,隨即仰頭,看著落日。
“在坐的,除了二三人以外,真無一人是君子!”
此言一出,猶如平地驚雷!
不旦是通今閣中人各個義憤填膺,就連博古樓卻是也坐不住了
但鹿明明,常憶山,酒三半等人,卻只是笑了笑。
因為他們知道,劉睿影話中的“二三人”,一定有自己。
可解下來劉睿影的一句話,卻是讓這幾人也凌然不已……
“凡是前來參加這‘文壇龍虎斗’的,捫心自問,誰是君子?不知君子為何物之人,卻是妄議君子,真是可笑至極……”
接著,又在紙上寫下了兩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這兩句話,同樣請莫離宣讀了出來。
眾人正在琢磨之際。
卻看劉睿影周身飄飄然,仿佛雙腳離地,下一刻便可登入上界。
狄緯泰和徐斯伯見狀,都瞪圓了眼睛,嘴巴微張,極為驚詫。
不等二人反應,剎那間,從天幕上,又有金光萬道,撕裂了云層,耀壓落日,朝下飚射而出。更帶著滾滾血紅色的霓光,穿插其中,不斷游走。
待這金光與紅霓近了,在場眾人聞到一股奇香。
這香味不同于先前安東王潘宇歡點燃的“龍涎”,從口鼻吸入后卻是覺得四肢輕快,靈臺澄澈,宛如瑞氣彌漫于四肢百骸。
金光落地前,閃耀漸隱,化為紫霧一片,讓整個大殿如同混沌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