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倆見怪不怪地聽他罵完一杯茶,淑寧便送上自己做的一對棉手套和棉襪子,說是孝敬外祖父與外祖母的,請別嫌棄手藝不好。佟父看了一眼,便讓妻子叫人收了,自己先回了書房。端寧與淑寧恭送他離開,又繼續聽候外祖母的吩咐。
佟母態度很是和藹,對端寧的兒子與淑寧的婚事都非常關心。她當初本以為外孫女兒指婚的對象只是普通宗室貝子,并沒有什么大出息,沒想到在對噶爾丹的大戰里立下如此大功,如果能升爵位就好了,不過現在看來,那位外孫女婿前途定然不錯。她瞧瞧外孫女的模樣,微微點了點頭:這孩子是越長越水靈了,瞧著竟與她母親年輕時差不多,想必應該能獲得丈夫歡心吧?
淑寧只覺得外祖母看自己的眼光有些詭異,不禁覺得有些毛骨悚然。不過佟母只是很和氣地問她嫁妝準備得怎么樣了,尤其是針線活計。當知道淑寧已做了很多時,滿意地點點頭,又道:“平日里可注意調養身體么?這個是最不能小看的。索性我讓崔嬤嬤到你那兒住些日子吧?”
淑寧心中警鈴大作,忙道:“崔嬤嬤當日已經教過了,如今外孫女兒天天都喝補藥補湯的,身體好著呢。家里也有懂行的嬤嬤,額娘也常來信指點的,不必再勞煩崔嬤嬤了。”
她好說歹說,總算說服外祖母打消了念頭,私下里松了口氣。開玩笑,如果又讓那位崔嬤嬤來,她就別想有自由了。
兄妹倆吃過午飯,方才離開了。臨行前,佟母再三叮囑端寧下次來時,要連孩子一起抱過來,她有兩月不曾見過外曾孫子了,怪想的。端寧連忙應了。
沒過兩天,端寧便收到天陽轉遞來的一大封包東西,似乎是紙張,都是給妹妹的。淑寧拿到一看,才知道是桐英給新家畫的圖樣。
當初皇帝下旨賜府第時,便指令內務府監造,地點在積水潭。桐英選中了一個前明官員的舊宅,讓內務府在舊房的基礎上改建,好節省時間,然后又親自畫了構造圖,在送到內務府前,先讓未來的女主人過過目,給些意見。
淑寧心里高興至極,連對那些圖紙也覺得親切起來,忙忙拿回房里,連字也顧不上練了,便仔細一張一張地看。
這處府第占地并不算大。中路上,先是大門二門,便是一個極大的院子,正面客廳,左邊外書房,右邊是畫室,院中有樹;接著是正院,正屋、耳房、西廂房以及內書房等,連廁所與小廚房都有;正院后,便是通往花園的路。東西二路,布局是對稱的。先是二門外的兩個小跨院,然后便是一邊各兩個院子,比正院略小些,以小花園間隔。而這兩個小花園,僅僅是種了些花草樹木,有些山石、石桌石椅而已。
后花園卻很不一樣。它正好位于積水潭邊上,引了一漲活水進來,形成一個小湖,又流回潭中。表面上它與房山別院的花園布局有些象,也是湖岸分布著亭臺樓閣。但實際上,這里沒有山,倒是有好幾棵老樹,屋子也更多些,而且不是觀景用的亭臺,而是真正能住人的那種屋子。
淑寧大概明白桐英的用意。在炎熱的夏天里,如果能在這種有花有樹又近水的地方住著,想必會很涼快吧?
她看著這些圖紙,心情很是激動,恨不得立馬就能住進去。不過她還是按捺下來,想到了幾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