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遠舟捧杯清茶等待下班,忽然聽到外面小廝傳訊,說徐老爹召集全醫館的醫師,有一個疑難病例需要全館集思廣益辯證用藥。
徐遠舟心想這是古代版的全院大會診嘛。
收拾好東西,趕緊提起下擺趕往徐老爹的診室。
徐老爹的診室是醫館里最大的,也是最豪華的,有無數錦旗掛在各面墻上,什么妙手回春,醫術精湛,華佗再生,救死扶傷,不過最多的還是送子菩薩送子觀音之類的。
這可比金玉作飾品更讓人信任和依賴了。
診室里的小床上躺著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看起來十分痛苦的樣子。
等醫師們都到齊以后,徐老爹讓他診室的一位中年儒生匯報病例。
徐遠舟心說我爹真有臨床大主任大教授之姿。
這位儒生是徐家的一位家生子,和呂振聲有所類似,不過年紀已經很大了,將近40多,是徐老爹從小到大的伴讀。徐遠舟也要尊稱一聲阿叔。
“30歲男性,發熱3天。壯熱不退,煩躁口渴,頭痛身痛,臖核腫痛,面紅目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燥,脈滑數。清熱解毒。辯證為熱毒熾盛證,予以清瘟敗毒飲加減服用2付,未見明顯緩解。”
各位醫師聽完之后,各自上前查看了患者,做了望聞問切的相關檢查。
輪到徐遠舟了,作為醫館傳人和已婚婦女,在大兆朝倒也沒有很多禮教大防,和患者解釋過后,爭取同意徐遠舟也上前做了一套體格檢查。
西醫的體格檢查太醒目了,幸好是有屏風遮擋,每個人單人操作。
視觸叩聽,一頓操作猛如虎,也幸好這位患者高熱已經昏昏沉沉,反應都已經遲鈍了。
有一處特定的變化讓徐遠舟眼睛一亮,北方這個病還是挺少見的,頓時有了治療方案了。
徐老爹看各位醫師都已經看過病人,詢問過病史了,做過四診了。
把醫師們集合到診室的側室,讓大家暢所欲言。
一位林老醫師搖頭晃腦了一會,開始發炎:“發熱的原因很多,一般分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兩類。外感病初期,發熱與惡寒或惡風同時并見,即惡寒發熱;當表邪入里化熱,或陰虛火旺,陽熱內盛,多表現為但熱不寒;邪居半表半里,則發熱與惡寒交替出現,即寒熱往來。
此外,發熱又可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分為頭面熱赤、目熱、口唇熱、脅下熱、胸中熱、腹中熱、四肢熱、足下熱、五心煩熱等。根椐熱勢變化的不同有壯熱、潮熱、微熱三種。
外感、內傷均可導致發熱,前者“翕翕發熱”,后者“蒸蒸發熱”。所謂翕翕發熱是言皮膚發熱,按之烙手,是熱在外;所謂蒸蒸發熱,有如熏蒸之狀,多兼煩躁等證。是熱在內。外盛病初期發熱多伴有惡風之現象,若熱勢漸升,惡寒之證減或消失,為表邪傳里之象,繼而出現口渴煩躁等里熱證,里證之發熱又有虛實之分,實證之發熱,熱勢較高,病程較短,病勢較急,多口渴引飲,舌老脈實,虛證之發熱,熱勢較低,病程較長,病勢較緩,多發熱少飲,舌嫩脈虛。
這位病人,應是熱毒熾盛證,是熱在內,實熱也。”神情間還是頗為自信的。這位林老醫師也算館內實力比較強的一位老醫師了,擅長肺病科。就是有點愛吊書袋。
其他幾位醫生也紛紛發炎,大家各抒己見,都比較贊同前幾位醫師和館主的看法,認為需要加量使用清瘟敗毒飲。當然也有醫師比較保守,認為三方無效,建議轉到別的醫館再看看,規避風險。
徐老爹捋了捋短須,目光看向徐遠舟。
徐遠舟知道該自己發炎了。
咳咳嗓子。
“這位大哥剛從江南濕地采運藥材回來,發病突然,病程3天,體溫迅速上升,持續高熱伴寒戰、劇烈頭痛、四肢酸痛、惡心、嘔吐、便秘、顏面潮紅、結膜充血、咳嗽、胸痛等癥狀。并且”
徐遠舟頓了頓,鄭重往下說道。
大家都在一旁默默看著徐遠舟,神態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