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程車下來的他,開始仔細打量眼前的建筑,一種從未見過的金屬質感,沒有冒濃煙,也沒有電火花。
失去了電波發射能力的設備,仿佛融入了周圍的環境,完全沒有科幻片那種設備一壞就一直閃著電光的樣子。
工程車將建筑破碎的外殼搬開,根據里面的設備以及電路,推斷出來其中一個足足二十米,帶著線路的東西應該有價值。
開整,攬繩拉上,其他東西也帶不了了,這一波只能先帶著最有可能有價值的東西,拉回火星進行研究,然后再根據研究的東西進行判定,這東西到底是個什么水平。
不過光是通過暴露的線路進行分析,黃泉就已經對于這個文明的發展形式有點數了,這是一個比蘭德爾星人文明程度還弱的星球。
順利拉著一坨戰利品的工程車,載著黃泉附身的機器人,重新原路返回,一路上留下了深深的拖拉痕跡。
“李院士,這星球看著感覺和海王星倒是差不多啊?”
“看起來是的,而且根據剛才的設備來看,科技文明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相通的,大家可能都是使用機械電氣作為發展途徑,更深層次的就是電腦智腦。”
同樣進入虛擬現實世界的李院士延遲一下后也和黃泉坐在了一塊,只是他沒有控制的機器人,而是懸浮在工程車的駕駛艙。
工程車拖著設備一路崩崩崩的回到火箭的位置,將設備豎著放進了凌霄級火箭超長的艙門后,蟲洞口的火箭進行了探測。
“現在怎么辦?如果我們飛回去,也會直接暴露的。”
李院士坐在車里,好奇的看著遠處的恒星,同時也在想黃泉準備怎么將火箭帶回去。
“暴露也沒事,從設備來看,對方的文明等級至少在五十年前和我們沒有多大差異,從他們設備的線纜來分析,他們應該只是到達超導線路的程度,精密程度還不如現在的地球。”
留在行星的工程車還在,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兩人斷開和機器人工程車的連接,黃泉摘下了頭盔,一旁的李院士同樣摘下了頭盔。
“僅僅看了一眼你就判斷出了他們的科技水平?”
“差不多吧,估計出入不會太大。”
接過管家遞過來的水喝了一口,一路上黃泉都在觀察機器人拍攝的幾組照片,以及小型X光射線分析儀的探測結果。
設備的防輻射能力很強,這證明這個文明至少有了成熟的太空航行能力,并且對于精加工防輻射材料同樣有很久的發展。
但是他們的連接導線材質卻還不如地球的超導銀線,證明在電磁運用這方面,他們還是不如地球。
火箭升空后,迅速擺脫古奇星的引力范圍,沖向蟲洞的范圍,然后關閉發動機,不斷的進行著噴氣修正角度,以一種弧線穿過了蟲洞,回到曲率引擎飛船面前。
蟲洞里,還有一枚火箭繼續承擔著監控的作用,默不作聲的收集著,還有沒有信號繼續傳遞到這里。
…
愛比蘭星,最大的星空指揮站,已經運行了兩百多年,這里是整個愛比蘭星人的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