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反耶?
……
宇文護這句“何意反耶”,其實也算是拾人牙慧了。
高洋的長兄高澄,在世之時,也曾說過。
高澄當年擅權攝政,在位的皇帝是元善見。
元善見好文學,美容儀。
他在位的一十六年間,從容沉雅,文武皆通,有其先祖孝文皇帝之遺風。
如此看來,元善見當是一個賢能的君主,就算有所欠缺,也能是一個仁君。
可惜的是,當時大魏的朝政,被高歡、高澄、高洋父子三人相繼把持,元善見絲毫不能有所作為。
不僅如此,在高澄老大哥攝政期間,因為高澄性情實在是暴躁,又或者就是想要挑釁君威。
元善見不止一次遭受過高澄的毆打,被高澄指著鼻子罵做是犬。
于是,元善見曾經真可謂生不如死、度日如年。
高澄從心底里認為,東魏的天下,是他高家打下來的,元善見不過是他們高氏臺前的傀儡而已。
傀儡想要當家,翻身做主,可不就是造反么?
元善見對高澄恨入骨髓,但懼于高澄的威權,每每只能在背地里,向身邊之人抒發心中的憤懣之情。
他舊年之時,曾反復吟詠謝靈運“韓亡子房奮,秦帝仲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的這首詩。
再后來,侍講大臣荀濟,洞悉了天子的這番心思,想要為解君父之憂。
于是乎,荀濟就與同僚朝臣元瑾、劉思逸等人,密謀討伐高澄。
可朝堂內外,早已盡皆高氏之心腹耳目。
高澄早就承繼了高歡在朝中和軍中的一切。
元善見和荀濟君臣等人,要想扭轉局面,奪回權柄,并非容易之事。
他們的種種小動作,其實早就被高澄盯住。
高澄全程目睹,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在宮內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想要帶元善見出逃鄴都。
高澄雖然覺得好笑,但怎么也不會就這樣放走自己手中的“禁臠”。
“挾天子”,自古以來,就很吸引權臣。
高澄順勢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
這就是高澄的原話。
高澄是高寶德的伯父,高洋的親兄長。
高澄望著元善見,見他羞愧難當,又十分懼怕惶恐。
但這些都沒有用了。
高澄并沒有放過元善見。
逢場作戲之后,高澄依次將荀濟等人烹殺,并把天子元善見幽禁于含章堂。
自此以后,元善見天天以淚洗面,想要活命,但對局勢的發展,無可奈何。
高氏擅位之事,早已成為定局。
經歷這一系列的風波動蕩之后,高澄對元善見的猜忌,日甚一日。
加之高氏權柄日足,為早日出掉這個“禍害”,高澄就決意加快篡位步伐。
雖說時在當年的九月,高澄萬事俱備之際,在篡位前夜,被庖廚蘭京刺殺。
但是高澄的親弟弟高洋,也就是高寶德的阿耶,也十分厲害。
高洋迅速接班掌權,沒有讓元善見觸摸到一點復辟的機會。
在高洋掌權稱帝后,降元善見為中山王。
元善見整日飲酒賦詩,以示甘于現狀,希冀能解除高洋的殺心。
可高洋的暴虐,比高澄更勝一籌。
元善見在他自己二十八歲那年,還是被鴆酒毒殺。
齊追謚曰孝靜皇帝。
……
所以說,如今宇文護將高澄曾經的那句“何意反耶”說出口,宇文覺就知道,自己失位無疑。